此戰過後,"蜀山盟"損失慘重,許多以煉丹服食為主的宗門幾乎滅絕,唯有仙劍派因法術高超立下大功。
然而戰爭剛結束,昆侖八脈修士突然襲擊懸空蜀山。當時山巔之上,隻見青衫飄動。
那位青衣道人原本是仙劍派默默無聞的弟子,平日悠閒度日。左手拿著道經,右手握著木瓢,讀經疲倦了就喝口清泉。青鬆古樹下,滿身草屑,神情安詳。
那時候他還沒有展現驚天動地的道法,直到昆侖修士攻山。或許因為宿怨,或許因為理念之爭,青衣道人與昆侖高手展開激烈戰鬥。
腥風血雨中,多少道門精英或死在他的劍下,或重傷不治,或被迫渡劫身亡。
一天,昆侖多位高手聯手圍攻仙劍派掌門。
第二天,懸空蜀山白幡漫天,淩厲劍意直衝雲霄。
此後,一襲青袍的道人接掌蜀山仙劍派。七日後踏雪西行,直上昆侖,將進犯之敵儘數誅滅,八脈長老皆遭重創。更在瓊華派供奉的玄女玉像麵頰,踏出永世難消的鞋印。
瓊華掌門親迎山門,青袍道人負手抬眼。
未及三招,瓊華掌門敗走東海,於蓬萊仙島結廬而居,自號商風子,餘生未踏中原半步。
蜀山劍派由此開宗立派,青袍道人嬴神霄被奉為祖師。此後百年烽煙四起,王朝興替,卻無人敢犯蜀山寸土。
至大隋一統天下,隋文帝遣密探假扮求道者潛入蜀山。當夜眾探子暴斃山門,次日屍骸整齊碼放在長安宮門前。蜀山弟子冷然傳話:"若再冒犯,大隋必二世而亡。"文帝震怒卻無可奈何。
獨孤皇後暗中授意越國公楊素,派遣宇文拓前往蜀山。昔年陳國遺孽聚眾數萬謀反,朝廷僅遣十八騎,為首者正是十齡稚子宇文拓。其掌中軒轅劍金光瀲灩,劍鋒所指,數萬叛軍頃刻湮滅,自此威震九州。
暮春時節,少年宇文拓孤身立於蜀山石階。抬首但見雲海翻湧,七十二峰若隱若現。
絕巔之上,青袍道人嬴政迎風而立。身後鎖妖巨塔巍峨聳立,此塔原是梁武帝所鑄佛塔,經蜀山改製後專鎮妖魔,更得神界賜下化妖神水,終成"天授神權"之象征。
實則蜀山從不尊神界法旨。
嬴政忽撫掌長笑:"昆侖鏡現世,軒轅劍登門,今日當以伏羲琴相迎。"袍袖翻卷間,七弦玉琴已現掌中。
第二十三章天烈五劍與十神器
此間宇文拓身負軒轅黃帝血脈,乃北周皇室嫡傳,執掌軒轅劍,亦是昆侖鏡主。
天地間十大神器各具玄妙:東皇鐘鎮守仙秦,軒轅劍鋒芒無雙,盤古斧開天辟地,煉妖壺內藏乾坤,昊天塔萬妖,伏羲琴清心滌魂,神農鼎煉化百藥,崆峒印流落海外,昆侖鏡與女媧石皆已轉世為人。
那神農鼎蓄千年靈韻,現供奉於昆侖天墉城;煉妖壺本是九黎族聖物;而嬴政身後鎖妖巨塔,實乃昊天塔在人間的投影——若僅是凡俗磚石,怎能困住萬千妖孽百年光陰?
百年前道門混戰,妖皇欲趁亂襲取蜀山。甫至山門便被嬴政翻掌,囚入昊天塔底。這妖皇靈智混沌,時而與嬴政對談,言語間儘顯癡頑之態,恰如此刻。
“喂,神霄道士,山下好像有高手靠近,你就不擔心?”
“不過是昆侖鏡轉世,和你半斤八兩,何必在意?”
贏政說話向來直白,卻總帶著刺。妖皇被激得暴怒,聲音從塔內傳出:“臭道士!有種放我出來,再打一架!本皇還有一堆法寶沒用呢!”
贏政哈哈大笑:“你也配談法寶?妖族連字都不識,整日茹毛飲血。哦,我忘了,世上哪來的妖族?”
“你們不過是猴、獅、虎、牛之類的野獸,互相廝殺啃食罷了。你這條蛟龍得了道,難道真把塔裡那些妖怪當同族?那隻母豬妖合你胃口嗎?”
妖皇一愣:“這……好像有點道理。等等!我們明明都是妖啊!”
“人族才是萬物之靈,妖族不過是被人族逼出來的。”贏政語氣平淡,“若無人族,世上隻有虎族、龍族、牛族,哪來什麼萬妖歸一的說法?天下生靈,無非是被人族壓迫,才勉強湊在一起自稱妖族。”
他目光微閃,與山下的宇文拓隔空對視,嘴角含笑:“真正古老的存在,誰屑於自稱妖族?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四靈神獸會認為自己是妖嗎?”
宇文拓——十年後的大隋司徒,日後威震天下的宇文太師,此刻雖年少,卻已非凡俗。
古銅色的發絲隨風輕揚,藍黑異色的眼瞳鋒芒畢露。一襲玄棕長袍襯得身形如鬆,腰間淡金束帶更顯英氣。少年雖未刻意顯露威儀,舉手投足間卻自有一股懾人氣度。
宇文拓遠眺蜀山主峰,目光穿透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