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播的速度總是快得讓人始料未及,特彆是一些敏感事件。
午後的陽光斜射進彆墅的書房,楊鳴靠在真皮轉椅上,指尖輕輕摩挲著茶杯的邊緣,聆聽著狄明遞交的這個看似突兀實則蘊含著不同尋常的消息。
“秦明遠在夜總會被開槍擊中,子彈打在大腿上,現在已經被轉移回津省的私人醫院。”
狄明的聲音保持著一貫的沉穩,但楊鳴能察覺到,即使是經曆過無數風雨的狄明,對這個消息也有一絲意料之外的驚訝。
楊鳴的眸子微微眯起,大腦開始像一台精密的計算機般運轉。
他的指尖停止了規律性的輕叩,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時特有的習慣。
“這個事情很耐人尋味。”楊鳴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種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確定性。
他的思維在這一刻展現出了很強的邏輯性:“如果有人真想弄死秦明遠,那個人就必須對秦明遠的行蹤了如指掌。”
狄明點了點頭,等待著楊鳴的進一步分析。
在經曆過無數次這樣的場麵後,他已經學會了在這種時刻保持沉默,讓楊鳴完成他特有的戰略推演。
“姓劉的最近被我們逼到了絕境,”楊鳴繼續說道,“這個時候,秦明遠被槍擊,地點又在隆城,時機未免太過巧合。”
“如果這是老劉頭設的一個局,想要借刀殺人,那他的算盤打得很精準。秦家的反應,很可能會直接指向我。”
這種分析不僅基於邏輯,還源自他對這個世界運行規則的深刻理解。
真相往往被層層包裝,而動機才是破解迷局的關鍵。
“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性。秦明遠個人可能真得罪了什麼人。”
這種思維的辯證性體現了楊鳴決策時的謹慎。
他從不輕易下定論,而是努力將所有可能性都納入考慮範圍。
這種習慣在他殘酷的黑道生涯中,多次讓他化險為夷。
“你去調查一下,”楊鳴指令清晰,“找出那個開槍的人。如果找不到,至少要找到當晚的目擊者。我需要知道現場的每一個細節。”
狄明接受命令後轉身離開,房間安靜下來,隻有窗外隱約傳來的城市噪音和他自己輕微的呼吸聲。
他掏出手機,撥通了孔強江的號碼。
鈴聲響了兩聲後,熟悉的聲音傳來。
“準備一下,今天下午我要去沈市。”
掛斷電話後,他重新陷入沉思。
這次沈市之行,不僅僅是對一個既定計劃的執行,更是對整個局麵的一次戰略性調整。
趙華玲在他的人生軌跡中占據了一個特殊的位置,既是朋友,也是夥伴。
此行的目的是多重,表麵上,這是久彆重逢的敘舊。
更深層次上,這是他重新連接某種關係的嘗試。
劉韓的事已經過去,現在他可以再次和趙華玲合作。
在如今這個社會,信息往往比武力更重要。
趙華玲的家庭,以及她本人在商界遊刃有餘,這樣的人脈網絡使她能夠接觸到很多外人無法企及的消息。
……
甘市,一輛勞斯萊斯在城市的主乾道上滑行。
劉蘊靠在真皮座椅上,目光追隨著窗外變化的景致,從商業區的鋼鐵森林,到人文景觀區的梧桐樹蔭,這個城市在她眼中如同一幅緩慢展開的卷軸。
在這個屬於她的私人空間裡,她能暫時擺脫那個被公眾消費的“劉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