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粲原本的命令是讓各地的清軍和團練先穩住局勢,但這個命令在傳達過程中卻發生了變化。
當馮元佐、梅錦棠、石倉等團練聽到“穩住局勢”這四個字時,他們的理解卻是:“穩住局勢?怎麼穩住?”
在他們看來,隻有殺光或者殺怕敵人,才能自然而然地穩住局勢。
於是,“以殺止殺”的觀念在這些團練中迅速傳播開來。
這種錯誤的理解導致了地主團練們進一步傳遞“滅茴傳單”。
這些傳單四處飛遞,上麵寫著“滅茴”的字樣。
各地的地主團練在看到傳單後,紛紛響應,不僅提供糧食和兵力支持,還以燒房殺戮作為命令。
這樣一來,茴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居住不安,逃避無地,幾乎到了絕無生理的地步。
在這種絕境下,茴民們隻能拚命相爭。
同州府、鹹陽、涇陽等縣的情況尤為嚴重,鄉團將城內的茴民男女全部誅戮,房屋也被燒毀殆儘。
這種暴行使得茴民們無法生存,最終導致了鹹陽、同州等地的茴民圍城之舉。
而傳單所到之處,漢人地主團練)更是先行攻打焚燒,一旦遇到茴民,便毫不留情地將其全部殺光。
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陝西各地的茴民都被激怒,紛紛起來反抗。
《憂憤疾書記載》
原本這場起義僅局限於大荔、華州、渭南等地,由傅昊領導著當地的茴人發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起義逐漸蔓延開來,波及到了三原縣、臨潼、藍田、高陵、涇陽等地。
四月二十九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力事件發生了。
耀州和富平的數百名鄉團成員,以某種借口來到耀州寺溝堡,殘忍地殺害了數十名茴民,並燒毀了當地的清真寺。
接著,他們又前往同官今銅川市)的韓家原,開槍放炮,四處搜殺。
這兩處的茴民驚恐萬分,紛紛逃往臨潼縣屬的蘇、拜等村莊。
五月一日,局勢進一步惡化。孝義鎮、羌白鎮、沙苑、倉頭等地方,近十萬大軍如滾滾洪流般集結。
這些大軍的出現,使得原本就緊張的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茴民參與到這場叛亂之中,局勢愈發失控。
在這動蕩的時刻,有一位目擊者,山陰漢人萬方煦,目睹了這一切慘狀,他心懷悲憤,寫下了一首名為《哀秦氏》的詩,以表達對這場悲劇的哀歎和對無辜受害者的同情。
關中健兒喜殺回,長戈大戟氣如雷。
花門勢寡初祈哀,一朝拚死萬眾摧。
茴怒漢怯齊縮手,可憐健兒不如狗。
兵連禍結戎首誰,十萬健兒安在哉?
君不見草間白骨森成堆。
此時孝義鎮一個大型空闊地帶。
來自沙苑,倉頭,等地的革命軍看著上方的傅昊。
傅昊騎在高頭大馬上,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眼前這十萬大軍。
隻見軍旗獵獵作響,刀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士兵們神情激昂,士氣高漲。
有的士兵手持長刀,刀鋒銳利;
有的背著弓箭,箭羽整齊排列。
隊伍中,戰馬嘶鳴,蹄聲陣陣,仿佛在呼應著眾人心中的怒火。
人群中不時傳來激昂的口號聲,“反抗暴政,還我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