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恭親王果然深思熟慮,此策甚好。既顯示了朝廷的威嚴,又體現了對忠臣的關懷。不過,此事還需妥善安排,確保萬無一失。”
恭親王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得到了慈禧太後的認可。他連忙道:“太後英明,臣定當竭儘全力,確保此事順利實施。”
慈禧太後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抹深意:“恭親王,此事關係重大,你需謹慎行事。朝中諸臣,各有心思,你要善於平衡各方利益,勿要讓局勢失控。”
恭親王心中一凜,他明白慈禧太後的言外之意,這是在提醒他,作為滿人的代表,他不僅要維護滿人的利益,還要確保朝局的穩定。
他鄭重地點頭:“太後教誨,臣銘記於心。臣定當不負太後厚望,妥善處理此事。”
慈禧太後微微點頭,不再多言。她知道,恭親王明白她的意思,也會按照她的意思去辦。
此時,她隻需要等待結果,確保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然而,朝堂之上的爭鬥隻是冰山一角,西北的局勢、漢臣的心態、民間的輿論,這些無形的因素都在影響著朝廷的決策,也在悄然改變著大清國的命運。
而這一切,都將在未來的日子裡,逐漸浮出水麵,展現出它們真實而複雜的一麵。
話說洪秀全下令各路太平軍要救援陳玉成之後。
洪仁軒主持這次解救陳玉成的作戰計劃,可他把地圖一看,把周圍所有的太平軍隊伍一查,竟然發現此時自己無能為力。
“這該如何是好?”洪仁軒眉頭緊蹙,低聲呢喃。
一旁的將領們亦是麵色凝重,交頭接耳起來。
“忠王在浙江,若要帶兵至安徽,少說也需兩月之久。且難保他不會敷衍了事,故意拖延時日。”
“再者,忠王主力正攻打上海,分身乏術啊!”
“是啊!是啊!”
“而楊福清、黃文金、劉官方等人在江西,正與左宗棠僵持不下,根本無法脫身。”
且說安慶之戰後,楊福清、黃文金他們損失慘重,對陳玉成頗有怨言。
洪仁軒亦不敢斷言,這些人是否會從江西帶兵前來。
隨後說道:“有實力者不願出兵,願出兵者皆無實力。”
“其實最想救陳玉成的,唯有陳玉成的幾位部將,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馬蓉和等人。然他們有的去了陝西,有的去了河南,若要回安徽援救,無疑是遠水難解近渴。待他們帶兵從陝西趕回,恐為時已晚。”
“故而陳玉成的嫡係部下亦不可靠。”
洪仁軒聽著將領們的議論,心中愈發焦慮。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匆匆跑來,遞給洪仁軒一封信。
洪仁軒打開信,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
“撚軍首領張洛行帶著三萬人馬,直撲壽州!”洪仁軒大聲說道。
“太好了!”將領們紛紛歡呼起來。
“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有了撚軍的支援,我們就有希望救出陳玉成了!”
洪仁軒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他知道,這場戰爭還有轉機。
整個太平天國竟然沒有一個人值得信賴,這實在令人唏噓不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解救陳玉成的竟然是撚軍首領張樂行。那麼,張樂行為何會選擇救援陳玉成呢?
首先,兩人之間的關係頗為友好。
這種友誼或許是在長期的相處中建立起來的,也可能是基於共同的理念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