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李秀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最佳人選。
畢竟,他在太平天國中擁有相當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而且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
因此,李秀成就毫不猶豫地給陳德才發送了調動令,希望他能夠率領部隊前往蘇州,協助自己完成某項重要任務。
陳德才收到李秀成的信後,心中不禁有些猶豫。
他知道這次調動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和挑戰,但同時也明白李秀成的命令不可輕易違背。
於是,陳德才決定立刻找賴文光商量此事。賴文光是他的好友兼戰友,兩人關係密切,經常一起商議軍事事務。
當陳德才將李秀成的信遞給賴文光時,賴文光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起來。
他瞪大了眼睛,憤怒地說道:“什麼?李秀成竟然還有臉找我們幫忙?甚至還調動我們?他難道不知道你侄兒是怎麼死的嗎?他心裡難道就沒有一點逼數嗎?”
原來,陳得才和賴文光都是英王陳玉成的部下,他們在安慶保衛戰中與陳玉成一同並肩作戰。
當時,陳玉成正麵臨著湘軍的猛烈攻擊,急需支援。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李秀成卻帶領著幾十萬大軍故意繞過安慶,直接前往浙江。
這一舉動不僅讓陳玉成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最終導致安慶失陷。
而陳玉成之死和李秀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當賴文光想到這一點時,他心中的怒火如火山一般噴湧而出,難以遏製。
他實在想不通,李秀成為何會如此不顧全大局,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竟然拋棄了自己的戰友。
難道僅僅是因為那微不足道的矛盾嗎?
雖然李秀成見死不救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但在大家的心中,這件事依然曆曆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回想起安慶保衛戰的情景,當時許多人都對李秀成的行為憤恨不已,直接破口大罵:
“媽的……李秀成有幾十萬人馬,卻不來安慶幫忙,還故意從安慶繞道!”
“太他媽不是個東西了!”
眾人的怒罵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因此,當初大家對忠王李秀成都懷有極大的意見,對他的不滿情緒如洪水般泛濫。
所以,當李秀成這次召喚他們前往蘇州時,在西北的陳玉成舊部們自然是個個怒不可遏,暴跳如雷,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陳德才對部下們的憤怒心知肚明。
麵對這種情況,他果斷決定改變策略,不再聽從李秀成的命令,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西進,直抵陝西。
他心中暗自思忖:“與其聽從李秀成的指揮,不如與當地勢力聯合,這樣豈不是更好?”
而且,他還聽聞陳扶昊那小子手中掌握著數十萬大軍,實力不容小覷,甚至比我還要厲害。
於是,陳德才率領著這支部隊主力,浩浩蕩蕩地向西進發,目標直指荊紫關。
他們一路勢如破竹,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無巧不成書,就在陳德才的部隊抵達荊紫關之際,多隆阿率領的清軍也恰好,甚至提前到達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