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勝保得知自己被朝廷派遣入陝鎮壓當地回民起義時,他簡直欣喜若狂。
在此之前,勝保在與太平軍和撚軍的戰鬥中都遭遇了慘敗,最後有人給他起了綽號,“勝不保”和“敗保”,這讓他一直深感挫敗和沮喪。
然而,這次麵對的是一群未曾經曆過戰爭洗禮的茴民軍,勝保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自信:“這可是我翻身的好機會啊!”
他暗自思忖著:“太平軍和撚軍那麼強大,我肯定打不過,可這些茴民軍能有多厲害呢?他們肯定不是我的對手!”想到這裡,勝保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勝保越想越興奮,“隻要我能成功鎮壓這次回民起義,必定能得到朝廷的嘉獎和賞賜。”
勝保對這次出征充滿了期待,他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一雪前恥,重振聲威。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下令通知自己手下的各路降軍,讓他們做好西進陝西作戰的準備。
至於河南的撚軍就交給鐵帽子王,蒙古王爺,僧格林沁。
七月末,天氣炎熱,陽光如火焰般炙烤著大地。
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一支龐大的軍隊正浩浩蕩蕩地向西挺進。
這支軍隊便是革命軍,他們以第一師為先鋒,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勢不可擋地向著西方進軍。
而在這支大軍的中部,第五師率領著一支規模驚人的隊伍。
這一百多萬人的隊伍中,不僅有三十萬女營戰士,還有二十萬年輕的預備役士兵年齡在12歲至18歲之間),以及二十萬輔兵年齡在40歲以上)。
此外,隊伍中還有將近三十萬的俘虜,以及被強行擄掠而來的各地農民。
在大軍的最後方,第四師則擔任著後軍的角色,負責壓陣,確保整個行軍過程的安全和穩定。
這支全軍出動的隊伍,人數眾多,氣勢磅礴,宛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穿越山脈和平原,向著董誌源進發。
革命軍的大規模西進,讓華陰、華州等地的團練們如釋重負。
他們原本緊張地守衛著自己的領地,擔心革命軍的襲擊,但隨著革命軍的離去,他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整個關中地區,瞬間變得空蕩蕩的,原本彌漫著緊張氣氛的土地,此刻隻剩下一片寧靜。
革命軍的主力已經離去,隻剩下第二師零零散散地駐紮在西安以東的地區,第三師則駐紮在西安以西。
而第六、第七、第八師則繼續圍困著西安,這座古老的城市在革命軍的包圍下,顯得格外孤立和脆弱。
而隨著主力軍撤往董誌源,整個關中地區仿佛被抽走了生命力一般,人口數量瞬間銳減,變得凋零不堪。
原本,關中地區的人口數量將近八百萬之眾,然而,經過太平軍的入侵以及本地的各種屠殺,這裡已經損失了將近二百萬人口。
如今,又有一百多萬人口隨著主力軍一同遷徙,使得關中地區的人口數量瞬間下降了一半。
與此同時,在華陰縣的某個偏僻村莊裡,有兩個身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看上去就如同乞丐一般。
這兩個人,一個是陳玉成,另一個則是乜代榮。
陳玉成和乜代榮兩人從河南一路輾轉來到陝西,這一路上,他們幾乎跑了整整兩個月,翻山越嶺,曆經艱辛。
然而,讓他們感到奇怪的是,這一路上,他們幾乎沒有見到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