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石達開沒本事?
那也冤枉。
他帶著十幾萬人馬在外頭浪了六年,愣是把"流亡"玩成了"旅遊團",走哪哪熱鬨。
可為啥混得一年不如一年?
這就得扒一扒他當年的"開掛史"了。
想當年,石達開那可是"掛逼本逼"!
東王楊秀清給他當奶媽,糧草彈藥管夠,廣西老兵當親兒子養,精兵強將塞滿營盤。
他隻需提著大刀喊一聲:"兄弟們衝啊!"
底下人就嗷嗷往上竄,那叫一個痛快!
朝廷官軍見了,嚇得尿褲子的不在少數。
可好日子不長,東王一死,石達開瞬間變成"孤兒玩家"。
自己單乾?
得,糧草得自己扛,傷員得自己抬,火藥沒了得自己搓。
最要命的是,臨走時還發了個菩薩心腸——把精銳部隊全留給陳玉成,帶著一群"歪瓜裂棗"就上路了。
這操作,擱現在叫"送人頭",擱當年叫"自斷前程"。
這下可好,隊伍裡淨是些"三天不打仗就腰酸背痛"的貨色,打綠營兵都跟啃硬骨頭似的。
石達開急得直薅頭發:"諸位兄弟,咱們可是要打天下的人啊!"
底下人回:"王爺,先打口飯吃成不?"
您說石達開缺心眼?
非也非也。
這人性子太厚道,厚道得跟廟裡的菩薩似的。
寧願自己餓肚子,也不搶百姓一粒米;寧願繞道走,也不禍及天京半分。
結果呢?
自己愣是把"戰神"玩成了"遊擊隊長",四處打野,就是不敢下大本——生怕被罵"不忠不義"。
後來人捧他"戰神",那是給他貼金箔呢!
要真戰神,咋不直接帶兵北上,把紫禁城掀了?
偏要在江湖上混六年,連個根據地都搞不定。
說白了,石達開就是缺了當皇帝的命——心太軟,耳根子太清,愣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若當年狠點心,把陳玉成、李秀成都拐走,再捎上那批廣西狼兵,何愁大事不成?
可他就是憋不住氣,非要做那"仁義無雙"的君子。
結果?
仁義灌滿肚子,兵馬餓癟了肚子,曆史上最後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局。
唉,這石達開啊,天生就是個"將才"的命,非讓他當"帝王",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嘛!
要擱現在,建議他去考個"道德模範",保準比打仗強!
所以說現如今石達開加入革命軍,那是要隊友有隊友,要後勤有後勤,兵員當然是訓練四川本地的預備役,或者從慶陽那邊往四川調動。
現在石達開就一個目的,隻需要打仗,布置戰略目標和戰術目標就行。
喜歡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