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到了這一代,陳家的字輩是“天”字,比如陳玉成之子就叫做陳天寶。
而這個“授”字,則是宋景詩起的。
宋景詩這個人可不簡單,他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渴望,而且他根本不相信什麼禪讓製,在他眼裡,隻有世襲製才是正統。
所以,當他得知陳家這一代的字輩是“天”字時,便立刻想到了“天授”這個名字。
在他的心目中,陳天授就是未來的太子爺,而他所領導的黑旗軍,自然就是陳天授的勢力了。
這樣一來,宋景詩不僅可以通過與陳家的聯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還能借助陳天授的名義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夏三姑算是自己的結義三妹,那麼陳扶昊就是自己的義妹夫,陳天授算是自己的乾兒子。
以後革命軍推翻清廷之後總有他的一席之地吧!
就在宋景詩逗弄陳天授之時,突然王五闖了進來,敬禮道:“首長好!我們蘇師長說陳得才已進入河南,疑似前去解圍天京。”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搖籃中的嬰孩,語氣急促:“蘇師長說可以利用陳天授這個陳得才之孫,拖住他!”
“讓他彆去解圍天京城”
宋景詩眉頭微挑,將嬰孩輕輕交還夏三姑,轉身對王五點頭:“消息確鑿?”
王五應道:“我等親眼所見,陳得才親率七萬大軍緩步前行,方向正是天京!”
槐葉在窗外簌簌作響,風聲裹挾著黃河的泥沙氣息,愈發凝重。
宋景詩踱步至院中槐樹下,指尖摩挲腰間刀柄,忽地轉身對夏三姑道:“三妹,該讓督帥見見他的‘親孫子’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三姑懷抱嬰孩,眉間掠過一絲猶豫:“景詩哥,天授尚幼……”
宋景詩卻已大步走向門外,聲音冷硬如鐵:“革命大業麵前,豈容婦人之仁!你且準備妥當,待會兒隨我去見陳得才。”
陳得才率領著為數不多的騎兵,風馳電掣般地從周口疾馳而來,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便抵達了曹縣。
當陳得才抵達曹縣縣城門口時,他勒住韁繩,定睛觀瞧。
隻見縣城周圍明哨、暗哨林立,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陳得才心中暗自驚歎:“這宋景詩果然是個行家啊!”
正當陳得才暗自思忖之際,突然間,一個身影如鬼魅般從暗處閃出。陳得才定睛一看,隻見此人麵如白玉,英俊非凡,手中握著一柄長槍,威風凜凜。
隻見那人快步上前,抱拳施禮道:“敢問閣下可是陳督帥?”
陳得才見狀,連忙翻身下馬,還禮道:“正是在下,不知閣下是?”
那人朗聲道:“在下乃黑旗軍副軍長楊殿乙是也。”
陳得才聞聽此言,心中一動,不禁脫口而出:“哦?原來閣下就是那位曾單槍匹馬闖入勝保的軍營,以大刀破陣的楊殿乙楊二帥?”
楊殿乙謙遜一笑,拱手道:“督帥謬讚了,那不過是一時之勇罷了,怎比得上督帥您縱橫沙場,令清軍聞風喪膽的赫赫戰功。”
陳得才擺了擺手,笑道:“楊二帥太過謙虛,單槍匹馬闖敵營,此等膽識和武藝,我也是欽佩不已。”
楊殿乙接著說道:“督帥此次前來,實乃我革命軍之幸。有督帥您坐鎮,何愁清軍不滅,大業不成。”
陳得才哈哈一笑,“楊二帥帶領的黑旗軍也是戰力非凡,有你們相助,我對這革命勝利更是信心十足。”
兩人相互吹捧間,氣氛越發融洽。
楊殿乙側身道:“督帥,蘇師長已在城內備好酒席,為您接風洗塵,還請督帥移駕。”
陳得才點頭,與楊殿乙一同朝城內走去,一路上,兩人仍不斷說著彼此的功績與厲害之處。
喜歡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