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革命宣傳與教育:傅昊派遣宣傳隊進入黔北、湘西,向少數民族群眾宣傳“革命軍”的宗旨: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平等、自由、幸福”的新中國。
同時,傅昊在黔北、湘西建立“民族學校”,教授少數民族語言如苗語、侗語、布依語)和革命思想,培養少數民族的革命人才。
潘阿妮擔任“民族學校”的校長,成為傅昊與苗族群眾之間的“紐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4.
經濟扶持:傅昊下令,革命軍總後勤部向黔北、湘西提供經濟扶持,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農業、手工業。
比如,向黔北的布依族地區提供先進的農具,向湘西的苗族地區提供紡織機器,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傅昊的“民族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
群眾支持:少數民族群眾看到革命軍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紛紛支持革命軍的統治。
許多苗族、侗族、布依族的青年主動加入革命軍,成為傅昊的“新兵源”。
地方穩定:通過保留部分土司和地主的權力,傅昊減少了地方統治的阻力,保持了黔北、湘西的穩定。
少數民族首領如張秀眉、薑映芳、曾三浪)在地方政權中擔任要職,成為傅昊統治黔北、湘西的“代理人”。
後勤保障:黔北、湘西成為革命軍的重要後勤基地。
布依族的糧食、苗族的茶葉、侗族的木材,通過革命軍的後勤係統,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為革命軍的“北伐”大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傅昊站在黔北的山崗上,看著山下的革命軍營地,以及正在田間勞作的少數民族群眾,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他知道,黔北、湘西的納入,不僅擴大了革命軍的地盤,更重要的是,他通過“民族整合”策略,將少數民族的“私兵”轉化為“革命軍主力”,將少數民族的“地盤”轉化為“革命軍基地”,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權。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張秀眉、薑映芳、曾三浪等少數民族首領的支持。
傅昊深知,他必須繼續維護與這些首領的關係,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和榮譽,才能確保黔北、湘西的穩定。
因此,傅昊下令,將張秀眉、薑映芳、曾三浪等少數民族首領列入“革命軍功臣榜”,並授予他們“二等功”勳章,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張秀眉站在“革命軍功臣榜”前,看著自己的名字,心中充滿了感慨。
他知道,自己從一個“苗軍首領”,變成了“革命軍少將”,這一切都離不開傅昊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他更加忠心耿耿地為傅昊效力,成為傅昊統治黔北、湘西的“左膀右臂”。
薑映芳、曾三浪等人也是一樣,他們深知,自己的地位完全依賴於傅昊的支持,因此對傅昊的命令言聽計從,成為傅昊中央集權戰略的“執行者”。
傅昊的“民族整合”策略,不僅解決了黔北、湘西的統治問題,更為革命軍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通過“以夷製夷”的策略,將少數民族的“私兵”轉化為“革命軍主力”,將少數民族的“地盤”轉化為“革命軍基地”,實現了“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平衡,為革命軍的“北伐”大業提供了強大的後盾。
而這一切,都在傅昊的掌控之中。
黔北、湘西的納入,隻是他“北伐”大業的第一步。
接下來,他要利用革命軍的“四統一”戰略,進一步整合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勢力,擴大革命軍的地盤,為最終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平等、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奮鬥。
喜歡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