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朱大壯在同州府惹了禍事之後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而趙府尹也非常配合地坐視這場民亂鬨大,結果就是朝廷不得不在內外交困之下快速妥協,準許了炎族地主自建團練的訴求。
從此地方政權不為夷族貴族所有,寧國朝廷僅剩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的名號,命令已經不出京畿。
義隆太後一看朝廷大政已失就想劍走偏鋒,一方麵發布招安東省義匪,並下令讓義匪進京,希望借助義匪的力量來維護寧朝的統治。
另一方麵強硬對待同州教案事件,麵對鷹國的恐嚇和威脅毫不退讓,做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模樣,其實是想借助洋人的力量威壓地方上的督撫,使他們向朝廷靠攏。
同時又借助地方上的督撫來對抗洋人的力量,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這是因為甲申變法失敗之後,列強要求她歸政於光耀帝,這觸及了她的底線。
夷族統治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分裂,義隆太後急需一場對外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
於是,在鷹國向寧國政府施壓無果之後,鷹國政府開始以貿易開放、利益均沾的口號來號召所有列強一起向寧國政府施壓,希望寧國政府能再次妥協,答應開放東南、西南、嶺南,乃至東北等地區的所有通商口岸,同時限製阿片出口,並允許鷹國在全州駐軍。
沒想到這次義隆不但沒有妥協退讓,反而發出內帑賞給義匪,懸出賞格買洋人的腦袋。
這下洋人不乾了,於是由鷹國牽頭,列強鷹、黴、發、得、惡、倭、意、傲八國組成聯軍準備依靠武力逼迫寧國政府就範。
八國聯軍炮轟靖州港口炮台,並占領靖州港,戰爭爆發。
朝廷於6月18日收到兩東總督玉榮的八百裡加急奏報,於19日召開禦前會議,談論如何對付八國聯軍。
禦前會議上,仇洋派和主和派展開了激烈辯論。
太常寺卿袁昶說義匪法術不可恃,不能倚靠他們保衛國家。
出乎意料,義隆太後突然說道:
“法術不可恃,豈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寧國積弱已極,所仗者人心耳,若並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國?”
太後一表態,主和派自然偃旗息鼓。
會議做出了幾項決策:
一是那桐和許景澄出城勸說聯軍返回靖州;
二是京城提督隆祿全力保護各國使館。同時發諭給兩東總督玉榮,令他和發國駐靖州總領事杜仕蘭交涉不再續派洋兵北上;
三是招募義匪參加防禦戰;
四是調河東省袁蔚亭部開赴冀東省保衛京畿。
隨後,總理大臣端郡王載漪在當天召開的第二次禦前會議上拋出了一份八國照會,內容是:
一、指明一地,令寧國皇帝居住;
二、代收各省錢糧;
三、代掌天下兵權;
四、勒令皇太後歸政。
太後拿到照會之後當場大哭,她哭訴道:
“現在洋人已決計與我宣戰。明知眾寡不敵,但戰亦亡,不戰亦亡。同一滅亡,若不戰而亡,未免太對不起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