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坡賢弟,你沒必要親自去平度啊,你還是在欽州坐鎮指揮吧!”
革命軍第二軍的兩個師終於趕到青島,蔡鬆坡馬不停蹄地就要去支援平度。
“反正兄,這次是抗擊日寇的外戰,某平生所願唯血灑疆場,矢誌報國,如果錯過抗擊日寇的血戰,某以為平生之恥也!”
蔡鬆坡與蔣方正曾一同留學倭國,二人在倭國陸軍士官學校相識,並成為同窗好友。
這次山河東保衛戰主要由蔡鬆坡的第二軍承擔主要任務,而蔣方正則以陸軍參謀長的身份視察前線。
實際上蔣方正是害怕剛剛改編的原練軍畏敵怯戰,以陸軍參謀長身份來前線督戰來了。
第二軍主要由原來的練軍第五鎮改編而來,第五鎮曾經在徐州會戰中遭受重創。
改編之後雖然已經滿編,並且裝備了先進的得式武器,但是戰鬥力還是讓蔣方正不放心。
而蔡鬆坡則是被朱大壯特意調到第二軍擔任軍長的,因為朱大壯知道一戰之中最可能發生大戰的地區就是河東,所以朱大壯自然要把最能打的將軍調到河東。
“方正兄,欽州就交給你了,平度敵軍請勿憂心,弟一力承擔,萬望我兄珍重!”
蔡鬆坡鄭重地向蔣方正敬了一禮,然後頭也不回地出了司令部,接下來他要急行軍一百公裡趕到平度,在第一師崩潰之前截斷敵人的進軍路線。
蔣反正沒想到的是在麵對外敵的時候,第一師這支由老練軍改編而來的軍隊,竟然一改之前麵對外敵妥協退讓的傳統,在平度竟然打出了炎國軍人的骨氣。
麵對五倍於己的敵人和極其難守的地形,第一師且戰且退,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在雲山—大澤山一線。
戰鬥至2月21日下午,第一師師長朱玉傑親自帶兵頂上前線,第一師全體官兵,上至師長,下至夥夫均抱定必死之決心,與敵奮戰。
第一師第一旅旅長趙又新陣亡,第二旅旅長楊蓁重傷。
第一師四個步兵團團長死了兩個,就連師長朱玉傑也左臂受傷。
戰至22日淩晨,第一師殘餘部隊隻剩下不到兩個團,師長朱玉傑向蔡鬆坡發報說:
“職部保定必死之決心,戰至最後一人……”
22日上午10時,蔡鬆坡率領第二師到達大澤山,倭軍攻勢被遏製。
同時第三師在師長李俊烈的帶領下從萊陽方向迂回包抄倭軍,在萊西方向截斷倭軍退往龍口的退路,倭軍第十八師團和二十九旅團被攔腰截斷,第十八師團被包圍。
消息傳到倭國大本營,倭國大本營急忙命令第十一師團加速從龍口向平度支援。
可惜,蔣方正在守住欽州之後,調派第一軍第三師從招遠方向夾攻第十八師團。
沒等第十一師團走到平度,第十八師團被圍殲。
第二十九旅團倉皇後退,但是在第二軍第三師銜尾追擊下全線潰退,大部被俘,少量退往龍口。
至此平度戰役革命軍以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消滅倭軍一個師團加大半個旅團5萬多人,倭國登陸河東、占領欽州的幻想破滅。
2月30日倭軍停止進攻欽州,河東保衛戰結束。
此戰新生的國民革命軍消滅倭軍8萬餘人,把剛剛重建的倭國陸軍又一次打斷了脊梁骨。
這一戰打出了民心士氣,打出了國際地位,打出了革命軍魂。
這一戰充分暴露了倭軍的陸軍短板,但是倭國海軍在東洲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倭國海軍繼續封鎖欽州外海,並且叫囂要讓革命軍付出代價。
倭國陸軍的拙劣表現,讓倭國大本營不得不改變策略,開始實施“以政治攻勢為主,以軍事戰略為輔”的對炎方針。
炎、得與倭國在遠東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倭國開始動用政治手段,在炎國內部攪風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