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徹底平息炮黨的叛亂就必須斬斷他們的資金來源,而他們的資金來源主要就是以江南財閥為代表的買辦資產階級。
不過江南財閥不等同於買辦資產階級,實際上許多江南財閥的代表人物兼具買辦和民族資本家的雙重身份。
他們在為外國資本服務的同時,也積極投身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
例如,虞世清曾是尼德蘭銀行的買辦,同時他也創辦了自己的航運公司等民族企業;
劉鴻生長期任鷹商開灤礦務局買辦,後來也成為火柴大王,創建了大中華火柴公司等民族工業。
一些江南財閥家族中,上一代可能從事買辦活動積累了財富和經驗,下一代則利用這些資源發展民族工業或金融業,實現了從買辦到民族資本家的身份轉變,但家族的商業勢力得以延續和壯大。
而且買辦資產階級也不全是支持共和黨的,畢竟有些為黴國和得國服務的買辦始終要站在朱大壯這一邊。
說到買辦資產階級,就不得不說到朱大壯的新丈人席德柄家族。
20世紀前後,外商在滬州開設的大小銀行總計34家,其中17家的買辦都由席氏家族的人擔任。
占據了滬州金融界的重要位置,這在炎國是獨一無二的。
當時的金融界流傳著一首口諺“徽幫人再狠,見了山上幫,還得忍一忍”。
這個“山上幫”即“洞庭幫”,而洞庭幫的領袖人物就是彙豐銀行第二任買辦席正甫。
說到席家就不能不提及沈家。
沈氏祖孫三代都效力於新沙遜洋行,沈二園不僅是新沙遜洋行的第一任買辦,還是洞庭幫的鼻祖。
席正甫的父親席品方是沈二園的妹夫,正是沈二園介紹席正甫進入彙豐銀行的,從而席家才開始在金融界滋長。
現在隨著列強勢力在華國的衰退,買辦資產階級也開始各找門路、各找各媽。
以虞世清為首的江南財閥通過支持共和黨來攫取權力,走到了南都政府的對立麵。
而以席德柄為首的“洞庭幫”則轉投朱大壯,希望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繼續維持家族產業。
然而實際上,很多買辦資本家現在都是兩頭下注,坐看風雲變幻。
隻不過南都政府的各項改革措施對於實業資本家和大地主的影響更大,所以支持共和黨的江浙財閥更多一些。
所以要想斬斷共和黨的資金來源,關鍵不在於殺多少人,而在於要分化、拉攏、孤立買辦資本家,爭取更多的資本占到南都政府這一邊。
從本質上說,資本是沒有好壞的,關鍵在於誰控製著資本。
現在炎國的主要問題是外國資本控製著經濟命脈並且打擊民族資本。
南都政府通過收回主權,發行貨幣等措施已經撬動了這種現狀。
但是有些人被奴役久了,已經不會反抗,反而要助紂為虐對抗自己的政府。
事實上,江南財閥背後站著的就是外國列強和各大洋行,他們的目標就是阻止炎夏的複興,讓炎國繼續做他們的殖民地。
歸根結底,朱大壯要對付的其實不是本國資本家,而是外國列強。
所以,這一戰的關鍵是要打擊外資銀行和買辦洋行,並爭取更多的民族資本家站到自己這一邊來。
雖然說杜月生在滬州把無良資本家殺得人頭滾滾,但實際上針對的主要是倭資企業,對於民族資本家南都政府采取的還是包容改造政策。
因為在這個時代搞工業化建設,根本離不開民族資本家這個群體,也必須充分利用民間資本。
所以朱大壯回到滬州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新丈人席德柄約見“洞庭幫”的買辦資本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