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方麵,炎夏帝國政府經濟啟動了計劃經濟政策,由國家對經濟領域進行全麵調控和生產分配,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損失。
特彆是在農業領域,由於土地政策和移民政策的推行,以及雜交水稻的推廣,使得在全球農業減產的背景下,炎國農業始終保持了穩定增長,所以老百姓並沒有出現恐慌性情緒,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黴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導致黴炎兩國多年的雙邊合作和貿易往來出現了曆史性倒退,大批黴國資本從炎國撤離。
這種情況一方麵導致炎國經濟出現了生產衰退現象,但是另一方麵也使得炎國經濟開始擺脫對黴國的依賴。
而朱大壯在黴國設立的洪興集團則也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受到了巨大衝擊,股票市值縮水超過50。
好在朱大壯在一年之前就開始有計劃地轉移技術和人員,使得洪興集團的損失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麵,而在其他方麵受到的損失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除此以外,受到影響最嚴重的就是倭國了。
由於倭國與炎國和鷹國都處於敵對狀態,所以倭國貿易嚴重依賴黴國。
黴國經濟崩潰,導致倭國經濟也陷入了困境。
特彆是倭國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經濟底子也不是很好,所以這場災難對倭國造成的損失更大。
尤其是農產品價格的暴跌如小麥價格從1919年的每蒲式耳2.5黴元跌至1929年的0.3黴元),導致倭國依賴的對外出口創彙渠道斷絕,國家經濟陷入困境,農民大批破產,社會動蕩不安。
在這種背景下,法西斯主義在倭國興起,並逐漸成為倭國對外擴張的主要驅動力。
與之相對應的是得國也陷入了法西斯主義狂熱,得國人將災難發生的一切都歸結於“巴都體係”壓迫和蟻族人的剝削。
軍事擴張的聲音重新在得國成為主流,消滅蟻族人的口號成為了上台執政的萬字黨的綱領。
在這種背景下,迎回德科力二世,突破巴都體係,重現帝國輝煌的聲音開始在得國國內出現。
萊恩哈特趁機推動萬字黨政府迎接德科力二世複辟,1930年8月,得國政府派出代表就迎回德科力二世一事與炎國政府接洽,並覲見德科力二世。
1930年9月,德科力二世與萬字黨政府達成一致,曾經的波西米亞上士被任命為帝國總理。
得國改稱為奧古斯都第三帝國,簡稱第三帝國,德科力二世重新登基為帝。
1930年10月,第三帝國派遣威廉大帝號戰列艦迎回德科力二世一家,炎夏帝國派出嘉裡波第一分艦隊為德科力二世護航。
德科力二世複辟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萊恩哈特與炎國洽談合作事宜,想要依靠炎國走出困境。
1930年12月,第三帝國和炎夏帝國達成經濟互助協議,炎夏帝國向第三帝國提供300億龍元貸款,幫助第三帝國度過難關。
同時第三帝國宣布暫時停止支付戰爭賠款,這引起協約國的強烈抗議。
但是此時的巴洲各國已經深陷危機之中,對於第三帝國的違約行為無法做出實質性懲罰措施。
希特拉在看到了協約國的虛弱之後,開始了對帝國軍事的恢複。
1931年4月,希特拉借口“各國不願裁軍”,宣布退出國際聯盟,試探鷹發反應鷹發兩國僅口頭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