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見兒子真情流露,伸出一隻乾瘦的手揉了揉王凝之的頭。
他生性豁達,潛心修道,並不以生死為意,但親情難舍,他依舊未能免俗。
“聽說了你在洛陽做的事情,我很欣慰,在你這個年紀,確實沒有人比你做得更好。”
王凝之不停地搖頭,泣不成聲。
王羲之又道:“以後家裡就得靠你了,要孝順母親,愛護弟妹。”
王凝之抽噎著答道:“是,我一定不會墜了王家和阿耶的名聲。”
王羲之哪裡在意這些,笑道:“何必爭那虛名,大家都能安穩度日就好。”
“是,我一定做到。”王凝之無有不應。
王羲之不舍地放下手,輕聲吩咐,“去將你母親和弟弟們喊進來。”
王凝之擦了擦臉上的淚水,起身照辦。
眾人就在外間候著,不一會就全都到了榻前。
王羲之一個個地看過去。
首先是妻子郗璿,兩人相濡以沫近四十年,不分彼此;
次子凝之這些年聲名鵲起,在年輕一輩中當為翹楚,早已不在太原王坦之之下;
三子渙之、四子肅之和六子操之,三人皆是中人之姿,不管選擇隱逸或者出仕,都不會是出挑的那一撥,但也不會犯什麼大錯;
五子徽之桀驁不馴,性情張揚,七子獻之清高自詡,恃才傲物,兩人才華橫溢,卻都有容易惹禍的性子。
看了一圈,王羲之放心不下的便是這兩人,不過看到妻子郗璿和扶著她的王凝之之後,又釋懷了,笑了笑,最後說了句:“你們都好好的。”
這天晚上,王羲之在妻兒的陪伴下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他生於亂世,五歲跟家人一起衣冠南渡,七歲失去父親,隨叔父王廙和姨母衛夫人習字;
他有一個“女中仙筆”的妻子,兩人養育八個孩子,是當之無愧的書法第一家;
他仕途平順,但功業不顯,一生遊離於權力中心之外;
他不支持北伐,喜歡江南山水,於國傾向於偏安,於已傾向於隱逸;
他有著這個時代典型的名士特點,看重個人生活多過功名事業;
他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王凝之代表父親謝絕了朝廷的追封,開始籌備葬禮。
南渡之後,王羲之為家族選擇的墓地在會稽,所以在京中辦完葬禮後,王凝之便要扶棺前往會稽下葬,並留在那邊守孝。
整個葬禮流程繁瑣而又冗長,賓客眾多,王凝之看到謝家、郗家和桓家都派人過來了,但他暫時沒心情和他們說什麼。
謝安也在京中操辦謝萬的葬禮,謝家的祖墳選在了建康城外的梅嶺,接連送走兩位兄長和弟弟之後,謝安已經彆無選擇,為了家族,他必須站出來了。
謝道韞帶著孩子回來得比較晚,不過孩子尚小,這種場合不參加也好。
葬禮結束後,一家人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南下會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