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洛城歇了一晚後,王凝之率軍北上,直抵嶢山。
王凝之的帥旗一出現,各處山頭堡壘裡的秦軍立刻燃起烽火,向坐鎮藍田的郭慶告急。
收到消息的郭慶當即領軍南下,親自坐鎮嶢關的第一道關卡,箏坡關,同時派部下朱嶷分兵駐守藍田以南的將軍嶺,防止晉軍故技重施,走山路偷襲。
不過王凝之的大軍趕到後,並沒有急著攻關,而是先派人清理各處的堡壘。
一時間,嶢山中熱鬨非凡,山頭的堡壘相繼被晉軍攻破,漫天遍野都是晉軍的旗幟。
郭慶站在關上,聽著逃命回來的哨兵奏報:“晉人大軍當不下五萬,每日裡炊煙密集,夜間燈火綿延,攻打我們數十人的堡壘,都是出動的千人隊。”
“你看清楚了嗎?”郭慶有些懷疑,“王凝之的主力應該還在河北一帶,從哪裡冒出來這麼大一支隊伍?”
哨兵肯定道:“千真萬確,晉軍分為幾隊,陸續進入山中,每日的炊煙和燈火我們在山頭看得清清楚楚,攻打我們的晉軍訓練有素,看著也不是新兵。”
郭慶點點頭,讓他下去了。
一旁的副將說道:“王凝之大軍來襲,將軍還是儘快上奏朝廷,申請援軍。”
“上奏是肯定的,”郭慶說道:“但晉軍的虛實未知,就怕我們小題大做,影響到朝廷的判斷。”
眼下秦國正在與代國交戰,又有出兵涼國的計劃,河東還在和慕容垂對峙,陝城則麵對著劉牢之,兵力上有些捉襟見肘。
按苻堅和王猛的設想,是打算先易後難,拿下涼、代二國,解決後患、增強國力,再與王凝之和慕容垂一較高下。
副將勸道:“王凝之親至,不可不防,若是出了岔子,朝廷必然會怪罪。”
郭慶伸手拍了拍夯土城牆,沒有拿定主意。
這時望樓上的士兵發出警告,“晉軍來了。”
收拾完外圍的堡壘,王凝之不緊不慢,帶著兩萬人來到關口。
郭敬隨軍出征,在王凝之的授意下,上前喊話。
“將軍,好久不見,如今王公率大軍前來,你何不棄暗投明,堂堂太原郭氏子孫,怎麼可以為胡人效力?”
郭慶看到他,氣得牙癢癢,想到這小子當初投降自己時,是多麼乖巧聽話,可自己一離開,他轉眼又歸降了晉人。
“無恥豎子,你也配姓郭?當初是可憐你,想給你一個機會,沒想到你兩麵三刀,真是不識抬舉。”
郭敬也不生氣,繼續勸道:“小小嶢關,是擋不住王公的,我倒要勸你識時務,早些獻城投降,我可以在王公麵前替你求情,留你一條命。”
郭慶大怒,命人放箭。
不過王凝之的親衛防守嚴密,舉著盾牌保護郭敬退後。
王凝之策馬上前幾步,笑道:“郭將軍何必生這麼大氣,為氐人效力,終究有損太原郭氏的威名,我這也是為你著想,若你不願投降,那不如出城一戰,也讓我見識下秦軍這幾年有無長進。”
郭慶沉默不語,王凝之的名號還是有用的,他要是敢出城迎戰,就不會等到現在了。
見他沒動靜,王凝之又道:“郭將軍不用害怕,我就帶了兩萬人過來,想必你麾下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吧,我讓大軍後退一點,大家公平一戰,如何?”
副將有些心動,低聲道:“不如答應他,然後趁他部隊移動,陣型不穩,我們開城發起進攻。”
郭慶搖頭,“王凝之這人出了名的狡詐,哨兵說他有五萬人,他卻說隻有兩萬,還這麼輕易地給我們機會,你覺得能信嗎?”
王凝之說完,率軍緩緩向後退去,而關內毫無反應,集體目送晉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