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樓之上,王凝之看著慢慢靠近的秦軍。
皇甫真站在他身側,說道:“秦人真是進退失據,居然來攻打皮氏城。”
“總不能什麼都不做,”王凝之笑道:“十幾萬大軍呢,難道就這麼被我給嚇回去?”
皇甫真一想也是,搖頭道:“可他們這樣,隻會越輸越多。”
攻城開始了。
石彈紛飛,箭如雨下,在一聲聲嘶吼和慘叫中,王凝之淡定地說道:“壯士斷腕,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在經過了數輪交鋒後,現在的河東,晉軍已經占據絕對上風,將秦軍擠壓到河岸邊上,幾路大軍正在向這邊靠攏。
秦軍放棄河東,損失不過幾個縣城,但繼續打下去,這十幾萬人能回去多少,都不好說了。
皇甫真饒有興趣地問道:“若是王公,在這種局麵下,會作何選擇?”
“好問題,”王凝之想了想,“我應該會放棄皮氏和龍門渡,將兵力集中到蒲阪一帶,一來蒲阪城更利於防守,二來那裡靠近潼關和蒲津渡,可以互相策應,但能不能守住,仍不好說。”
皇甫真佩服道:“王公對大局的把握,遠超對手。”
王凝之笑著回了一句,“這不是應該的嗎,這個局可是我布下的。”
兩人說笑間,秦軍的第一輪進攻被守軍輕易化解。
皮氏城中兵員充足,物資齊備,又有王凝之坐鎮,秦軍完全看不到奪城的希望。
戰鬥到申時,鄧羌便鳴金收兵,草草地結束了第一日的攻城。
呂光過來說道:“有些不對勁,謝玄的大軍一直沒有出現,偵騎都探到了稷王山,仍沒有發現晉軍的蹤跡。”
鄧羌聞言,煩躁道:“想必是去攻城了,你派人往解縣和猗氏那邊探探。”
“已經去了,”呂光答道:“連蒲阪和汾陰我都派了探子,隻是人還沒回來。”
經他一提醒,鄧羌醒悟道:“恐怕是去距此最近的汾陰了,明日一早,你領軍過去看看。”
呂光應道:“好,但我離開,你這邊的攻城怎麼辦?”
“無妨,”鄧羌說道:“若是晉軍正在攻打汾陰,我們說不定可以抓到戰機。”
這邊兩人正商議著,那邊的謝玄和桓伊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攻打汾陰城。
至於沒有回報的探子,自然是被劉牢之的騎兵給捕殺了。
不過一日的進攻下來,晉軍也沒能拿下汾陰。
晉軍和秦軍各自換了個地方,依舊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二日的攻城,雙方都無功而返,但劉牢之已經發現了呂光的大軍。
呂光見對方勢大,不敢太靠近,遠遠地便停了下來,差人去通報鄧羌。
鄧羌在皮氏受挫,乾脆不打了,率軍前來和呂光會和,打算和謝玄等人決一死戰。
謝玄領著大軍南撤一段距離,與鄧羌隔著汾陰城對峙。
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刻,雙方都鬆了口氣,河東之戰已經打得太久了,大家都有些心力交瘁。
秦軍這邊,鄧羌和呂光加起來仍有九萬之眾,而晉軍這邊,謝玄、桓伊、劉牢之和剛與他們會合的慕容德,總兵力超過十萬。
如果算上在一旁瑟瑟發抖的幾千汾陰守軍,雙方的兵力差距並不算大,晉軍稍占上風而已。
謝玄將騎兵分給劉牢之和慕容德統領,步卒交由桓伊指揮,自己則坐鎮中軍,居中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