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夜間,鄧羌和呂光領著敗軍從皮氏城外路過,直奔龍門渡。
秦軍的糧草輜重丟了一路,僥幸逃脫的步卒在劉牢之和慕容德的騎兵追擊下,主動脫離了大部隊,在夜色之中四散奔逃。
晉軍騎兵棄之不顧,緊隨前方的騎兵不放。
王凝之收到秦軍北逃的消息,長長地吐出一口氣,活動了下麻木的手腳。
皇甫真說道:“還需提醒兩位將軍,不能追得太急,畢竟苻融那邊還有三萬人以逸待勞。”
“傳我命令,”王凝之吩咐道:“讓玄明暫緩進軍,派偵騎打探龍門渡的情況,讓道堅回城來見我。”
皇甫真得令,下去安排。
王凝之握拳揮舞了兩下,難掩心中的興奮之情。
被突然喚回的劉牢之則意猶未儘,一臉遺憾地來見王凝之。
“怎麼,還沒殺夠?”王凝之看他那樣,笑道:“再往前,秦軍可還有三萬人在等著你們,你就不怕樂極生悲。”
劉牢之行禮道:“可惜未能將他們全部留下。”
天黑之後,秦軍陣中出現大量逃兵,但呂光和鄧羌帶回的,仍有一萬多精銳騎兵。
“你還真當秦國是軟柿子了,”王凝之搖頭道:“這一仗準備良久,以多打少,這才能有此戰果,該知足了。”
劉牢之認同秦軍的實力,說道:“就是知道秦軍厲害,所以才不想放他們離開。”
“一場大戰下來,軍士們需要休息,”王凝之說道:“幼度那邊還得善後,一時半會趕不過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劉牢之點頭稱是,問道:“王公召我回來,所為何事?”
王凝之笑道:“秦軍不會戀戰,應該會主動撤回河西去,你呆在這裡也沒用,蒲阪、解縣和猗氏幾城還在秦軍手裡,你帶兵去取了。”
這是送到手上的功勞,劉牢之大喜,興奮地答應下來。
之所以沒提汾陰,是因為在雙方的大戰結束,秦軍敗逃之後,汾陰守軍便十分識時務地開城投降了。
謝玄已經入駐汾陰,處理起傷亡士卒和戰俘的事。
龍門渡口,苻融接到狼狽逃回的敗軍。
看著出征時的十萬大軍,最終隻回來萬餘人,苻融又驚又怒,但麵對一身是血、疲憊不堪的鄧羌和呂光等人,他還是忍住了,沒有責罵,歎了口氣。
“為今之計,隻能先渡河撤回,再做計較。”
他們不過四萬多人,還窩在龍門渡這個角落裡,等晉軍緩過勁追上來,他們肯定無法抵擋。
鄧羌和呂光遭遇一場大敗,雖然有自己大意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朝廷的支援不夠,所以兩人都沒心情說話,默默點頭。
苻融領軍殿後,護送著他們先渡河。
慕容德遠遠地看著,等秦軍全部撤離後,這才上前占領了龍門渡,差人向王凝之傳信。
接下來的幾日,河東境內的所有縣城都被王凝之收複,之前逃走的秦軍士卒無處藏身,陸續出來向各處的晉軍投降。
王凝之成功奪取整個河東郡,像一顆釘子嵌在秦燕兩國之間。
如果實力不夠,這是自尋死路,但對於眼下的王凝之來說,哪怕同時和秦、燕兩國開戰,也已經不是什麼要命的事了。
更彆說經此一戰,秦軍肯定會消停一段時間。
王凝之在河東又待了半個月,等各處徹底平息下來,這才召謝玄到安邑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