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縣縣衙的外牆被攻破,鄭遇仍不見慌亂,鎮定地指揮眾人列陣,各就各位。
在府中作戰,能最大程度彌補雙方的差距。
殺一個不虧,殺一雙算賺了。
不過在晉軍視死如歸的眼神中,燕軍突然如潮水般退去,很快就消失在了晉軍的視野裡。
鄭遇猜到是王凝之做了什麼,緊繃多日的弦終於鬆了,險些一個踉蹌摔倒在地,索性不顧形象地坐到地上。
晉軍士卒也橫七豎八地倒了一地,雖然死不足為懼,但生還是值得高興的,隻是劫後餘生,讓大家想哭多過想笑。
四萬多晉軍,在這二十多天的血戰裡陣亡大半,幾乎沒有什麼傷員,因為得不到救治,受了傷的晉軍士卒往往會選擇和對手同歸於儘。
但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甚至是對燕國決定性的一場勝利。
慕容垂下令撤軍的時候,沒有人反對,所有人和他一樣,明白再打下去沒有意義了。
就算將城中的晉軍全部殺死,那又能如何呢?
慕容垂從不是那種瘋狂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失敗的時候,便坦然接受了這一切。
慕容家的榮耀難以再現,鮮卑族的輝煌終成泡影。
燕軍回到了平陽,這裡是他們意圖複興的起點,他們曾兼並河東,占領並州和漠南,但最終還是在這場三方角力中,成為了第一個出局者。
返回之前,慕容垂便派慕容令北上,向王凝之請降,這些年死的人已經夠多了,眼下希望徹底斷絕,就不要再多增傷亡了。
待慕容令趕到介休的時候,王凝之已經成功破城。
小城沒有多少守軍,就算有心抵抗,也是徒勞。
看到慕容令過來,王凝之並不意外,但還是有一種塵埃落定的喜悅。
慕容令轉達了父親的意思,表示他們會開城投降,希望王凝之能夠停止進攻。
王凝之愉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說道:“我對令尊向來敬重,昔日也曾並肩作戰,隻是現實如此,不得不刀兵相向,如今你們願意歸順我朝,實乃天下之幸。”
慕容令垂首道:“王公大度,我們父子感激不儘。”
王凝之笑道:“客套話就不說了,你先隨我前往晉陽,我們解決了太原的問題,再南下平陽,見你父親。”
慕容令拱手稱是,心中對王凝之的評價又高了一分。
這個人居然能忍住不南下,去接受一國之君的開城投降,而是依舊按自己的節奏,先將平陽以外的領土攥到手裡。
王凝之率軍北上,來到晉陽城外,慕容令策馬出陣,上前喊話,表示平陽已經投降,讓慕容楷放棄抵抗。
慕容楷沒怎麼猶豫,便選擇了打開城門,出城向王凝之請罪。
他的兄弟慕容紹為王凝之效力多年,頗受信任,再加上明眼人都知道燕國大勢已去,國君都投降了,他還折騰個什麼勁。
王凝之拉起他,笑道:“常聽阿紹提起你,以後你們兄弟又可以在一起了。”
慕容楷再次表示了感謝,並表示願意去勸降其他郡縣。
王凝之笑著點點頭,讓他和慕容令同去,自己就在晉陽等他們的好消息。
數日之後,太原境內的縣城儘數歸降,北邊的新興郡各縣也一一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