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創作這首歌。是因為,今年國家提倡發展工業。
在她的提議下創辦的這幾間工廠,如今的效益都不差。
她抽空去幾間廠子裡轉了轉。
發現,流水線上的年輕人居多。且他們個個精神飽滿。
工作了一天下來,衣服都汗濕了,也沒有消極疲累感。
看得出他們很熱愛現在的工作。
她上去與他們閒談。
從聊天中得知,這些工人們屬於城鎮居民,家裡沒有莊稼地。
讀完初、高中後找不到工作,家裡兄弟姐妹多,生活拮據。
特彆是經過了前三年的饑荒事件,他們都想為家裡做出點貢獻。
如今有了工作後,幫父母減輕了負擔,也能存點錢解決自己的婚姻大事。
這些年輕人們聊到工作時,眼中有光。
小棗兒沒想到,她當初為了得到幾套四合院創辦的塑料廠。
居然能改變這麼多人的命運。
紡織廠裡因為有她提供的新款布料紡織方法,也給廠裡增加了效益。
工人的工資漲起來了。大家每天準時來上班,即使加班也激情滿滿。
方便麵廠開工後,廠子裡端午節時還給工人們發了些廠裡生產的各種粉、麵和點心。
工人們終於可以讓家人品嘗到自己生產的食物了。
所有工人,對於他們現在的這份工作都很喜歡。
也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
小棗兒也為這些人感到高興。
她有感而發,便創作了這首《車間裡的太陽》來表達工人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歌詞如下:《車間裡的太陽》
——獻給1962年戰鬥在各崗位的工人們
塑料廠裡模具轉呀轉,
壓出碗盆亮閃閃;
流水線上歌兒歡,
汗水澆出好光景!
麵粉跳進方便麵廠,
卷成波浪金燦燦;
紡織姑娘梭穿線,
織件新衣暖人間~
嘿喲嘿喲,機器隆隆響,
日子像糖,越忙越甜香;
流水線是琴鍵,咱是彈奏的手,
奏響生活,一步一層樓!
上班鈴聲響,吹散晨霧白,
流水線儘頭,是家的期待——
孩子的新書包,飯桌的菜,
咱用雙手,把明天種出來!
嘿喲嘿喲,車間有太陽,
照得心裡,踏實又亮堂!
這首《車間裡的太陽》,經常在各大工廠的喇叭裡播放。
工人們戲稱這首歌為“工友之歌”。
而《麥浪青春》這首歌,是今年元月份國家提出的新政策。
新政提到,精簡職工和減少城鎮人口。恢複農業,提高農業創收。
所以,這一年,不少的城市青年開始下鄉加入公社支農。
當然,他們都是自願加入支農的隊伍,且可以選擇就近的公社。
所以,這一時期的下鄉青年,不必遠離故土。
這一舉措,也為後來的上山下鄉運動做了不少的鋪墊和貢獻。
當這批青年剛到農村不久後,組織上便要求文化部下鄉,給這些知識青年進行慰問表演。
小棗兒的這首《麥浪青春》,就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歌詞如下:
《麥浪青春》
——獻給1962年下鄉支農的知識青年
書包換鐮刀,鋼筆彆衣襟,
學堂的鐘聲變作布穀鳴。
算紙寫規劃,田壟當課廳,
城裡的月光照亮稻花汀。
嘿喲!青春滾燙,泥土芬芳,
一雙手啊,種出萬家糧。
白卷染麥浪,汗水寫詩行,
知識澆灌那萬畝金黃!
算術量墒情,化學配肥方,
黑板上的字句壟間生長。
晨露濕褲腳,晚風裹稻香,
扁擔挑起那山河新妝!
嘿喲!青春滾燙,泥土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