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阿龍-賀澤淵_棗驍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棗驍山河 > 番外一 阿龍-賀澤淵

番外一 阿龍-賀澤淵(1 / 2)

1982年,21歲的賀澤淵是江城新上任的市長。

也是全國最年輕的市長。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賀澤淵的第一把火,就是要求搶在春播前完成分田分地事宜。

所以,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遵從黨中央的一號文件指示。

督促全市進行土地改革,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將土地進行分產到戶,到組。

除此之外,他還給全市百姓提供了大量的莊稼種子。

江城有少量山區居民。

他們沒有廣袤的平原耕地。

賀澤淵便給山區民眾發放果樹苗,並讓農科部提供種植技術指導。

督促各地供銷社,待到這些果子成熟後。

負責把這些山區的果子銷售出去。

江城處在長江流域,屬平原地區,最是適合種植糧食。

賀澤淵提供了大量的稻穀、小麥、紅薯、土豆、花生和油菜種子。

還提供了先進的種植技術。

甚至親自下田,下地。手把手的教當地百姓撒種育苗。

分田到戶的工作完成,育苗事宜接近尾聲後。

賀澤淵到江城的第二把火,就是到江堤考察。

長江流域每逢雨水充沛時期容易發生洪災。

等春播的活忙完後,抽調勞力集體築壩建堤。

在長江沿線牢固了堤壩後,還在堤壩後方,沿著公路建了一條兩米高的蜿蜒擋水牆。

即使洪水漫過了堤壩,還有這道兩米高的擋水牆做為後盾。

能夠保障後方整座城市的安穩。

除此之外,各地方的江、河、港、水閘、水渠也進行了一次清淤疏通。

確保灌漿期能夠把水順利的輸送到田間地頭。

灌溉困難的地方,就集體開港,造一條水源輸送線。

1954年的那場大洪澇,導致江城損失慘重。

良田被淹,莊稼顆粒無收。百姓房屋倒塌,流離失所。

為了確保曆史不再重演。

這項集體大開港活動百姓們都積極參與。

賀澤淵每天都會下到地方去巡視。

看到哪裡缺人,他還會主動上前搭把手。

白襯衣的袖子卷到肘部,西裝褲腳挽起就下了河溝。

他的力氣大,開港的時候,一鐵鍬下去能挖一籮筐土。

他一上午乾的活,相當於好幾個壯勞力的工作量。

彆的領導下去視察,都是穿皮鞋。

他每天都是一雙解放鞋。

回來的時候,褲腳和鞋子上都是泥。

倒是白襯衣依舊乾淨清爽。

有時,他還會私自掏腰包出錢出糧,請人給大家做雜糧包子。

免費發給這些開港的百姓們吃。

鄂省屬於全國產糧重地,今年是土改第一年。

糧稅的征收比例為常年產量的510為標準。

農民的糧稅負擔因地區、土地等級而異。

江城作為鄂省的省會城市。

今年的糧稅標準最高,定為常年產量的10。

8月份,是夏糧的征收季。

江城的早稻和小麥都豐收了。

今年早稻的平均畝產為530公斤。比去年同期每畝的產量翻了一番。

小麥的平均畝產為460公斤,而去年的平均畝產量是150公斤。

所以,今年小麥的產量是去年的三倍。

江城今年各家各戶都種了幾畝地的油菜。

今年的油菜產量也比往年高了兩三倍。

但是,油菜拿來交公糧的話,一斤油菜籽隻能抵兩斤糧食。

而目前,早稻的價格是0.117元斤。

而油菜籽的價格是0.36元斤。

這樣抵的話,不劃算。

所以,大家不願意用油菜籽抵公糧。全部交的是小麥和早稻。

即使江城的稅收是全省最高的,百姓們依舊高興得合不攏嘴。

因為,把稅糧交完後,他們自己能得的糧食,比往年的總產值還要高。

這也就寓意著,大家都能吃飽飯了。

甚至,能吃上大米飯和白麵饃了。

油菜籽的豐收,也讓大家能夠實現用油自由。

多的油還能拿到供銷社裡賣。

江城第一年土改,百姓們相當高興。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