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來的王一凡隻有實習的時候去過大廠,如今在這裡也算是實習。
人家做軟件厲害,陳景就再立了一個小組。
登峰小組當然是統籌兼顧著一切。
而王一凡和關春組成一個專門做軟件的小組。
他們不僅要跟著趙圓圓這邊做,那邊還得做軟件。
當然,待遇不會差。
最後一點,二人為什麼會願意來這個小公司。
其實這樣的業務能力,去大廠是非常不錯的待遇,至少是穩定,而且說出去也有麵子。
可陳景這裡不要投資啊!
這一點是多少人都做不到的。
陳景不要投資,那就代表,公司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沒有所謂的董事會,也沒有股東會。
這樣就不會讓其他人左右他們的初心。
這就是他們願意來的原因。
公司是越發壯大,陳景的作家之名也是越來越多人知道。
雲邊再次印了十萬本,這一次全是墨客拿下。
墨客知道陳景這邊想要合作的意願,也是同意了合作。
這樣陳景能拿到書號,有出版的權力。
墨客還是非常懂的,人家有個小說網站,未來有許多出版業務。
可以說是共贏互利,而且陳景的名頭他們也非常重視。
能寫出《雲邊》的作者才十八歲,未來可以說他能再寫出好幾本這樣的書。
所以合作不虧。
這十萬本,就像是送給陳景的禮物一樣。
大家都很好奇這個十八歲作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
如果是誰寫出一本這樣銷量的書,多多少少都有新聞上來。
可這個十八歲的作家很神秘,不接受任何采訪。
所以外界隻知道,這個作者是十八歲,叫陳景,是個大學生,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
很多記者都找了孫木他們,想了解,可都被拒之門外。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火鍋店。
火鍋店如今的生意是越來越火爆,尋知上的推廣,讓本省的市民都知道有這麼一家店。
而且回頭客特彆多。
基本上吃了這一家,去吃彆家,看到價格不一樣,甚至服務也不一樣,會覺得還不如去良辰美景呢。
這讓陳景堅信,隻要會營銷,那做什麼都能起飛。
陳景的多線發展如今終於是穩定了下來。
陳景隻希望能穩住就行。
周五下午。
陳景,於文紅,何楚薇,韓藝琳,都在火鍋店包廂裡坐著。
今天剛好是節目播出的時間,大家都想看看,節目組到底會怎麼去剪輯韓藝琳的片段。
節目正常播出,一開始還是主持人上台,然後介紹評委。
其實跟錄製的時候差不多,這剪輯也就是切幾個鏡頭。
前麵幾個人都是正常的剪輯,就連那位沒有背景的草根都剪出來了。
如果這都可以,那韓藝琳肯定也是完整的。
等了一個多小時,中間還一直看廣告,終於是等到了韓藝琳。
“來了來了。”於文紅連忙說道。
電視裡韓藝琳一出場,鏡頭就是兩邊一直切換。
韓藝琳自我介紹,然後就是評委們的問話。
“看來還是刪了。”陳景嘀咕道。
評委還問了這首歌是誰寫的,韓藝琳明明說了是公司給的。
但是這一段沒有剪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