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譚冰冰的粉絲,我是親眼看見譚冰冰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一直在華夏互娛的自製劇裡麵打轉】
【不止譚冰冰,華夏互娛的所有藝人都隻能參演自製劇】
【去年《演員》得分第一的張明,你們還記得嗎?他今年雖然參演了大爆劇《名義》】
【但是有沒有人注意過《名義》的製作班底,全都是華夏初互娛的人,出品方也隻有一個,就是華夏互娛】
【你們說華夏互娛排外,有好的資源都不給業內其他明星分,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華夏互娛,根本請不到彆的演員?】
【沒有接外戲的機會,連外部綜藝都沒得上】
【唯一一個綜藝還是自製的,班底也是去年塌房大雷過的《秘密星球》,這資源很差了吧】
【華夏互娛是業內少有的,一手爛牌,但是能打出驚豔結局的企業】
【你們都嘲華夏互娛隻會拍小成本劇,以小搏大,可是那也是華夏互娛被逼上絕路了】
華夏互娛的員工總算有機會,在網絡上發表這一年的體會。
【華夏互娛員工現身說法,去年一年劇組超級窮,演員都是靠拚的】
【大家一起包一個橫店,上午拍a劇組,下午跑b劇組,一個人當兩個人使】
【播出的幾部自製劇裡麵,大家能看到很多重複的麵孔,實在是因為我們華夏互娛沒有人】
網友們在引導下,才開始關注起華夏互娛近年出品的作品。
從配音到主題曲、插曲再到演職員名單,幾乎全都是華夏互娛的班子。
好家夥。
這果然是孤軍奮戰啊。
【去年吃瓜的時候,就聽說某個娛樂公司要倒閉】
【對,去年演員捧紅那麼多人,好像隻有張明一個簽了華夏互娛】
【其他人應該是早就知道華夏互娛被製裁,所以不敢簽吧?】
【這麼一對比,華夏互娛去年就隻簽了兩個人,一個蕭雨雨,一個張明,彆的影視公司簽藝人都是以上百個起步】
【我去,華夏互娛被整得這麼慘?】
【不是,你們內娛在搞什麼?又有這麼多的資源,又有這麼多的演員,結果你跟我說拍出來的戲還不如被製裁的華夏互娛?】
【不是罵華夏互娛搞壟斷嗎?我覺得還不如讓華夏互娛壟斷呢,至少拍出來的作品不糊弄觀眾】
【我是老黃狗,我支持華夏互娛壟斷內娛】
【我是小貓,我支持華夏互娛壟斷內娛】
【我是大蟑螂,我支持華夏互娛壟斷內娛】
【我是奧特曼,我也支持華夏互娛壟斷內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