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衝天的大火中,丹尼爾·奧斯奎恩正努力的想要活下去。
但他的心中沒有絲毫恐懼,隻有完成複仇的喜悅和解脫。
之所以還想要活下去,不止是最基本的求生欲在發揮作用,也是他想要在下去之前再多拉幾個仇人墊背。
他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
父親在帶嚶的殖民地裡當稅務官,油水很足。母親也是綸墩的千金小姐出身,時常教他繪畫和樂器。還有他的妹妹,他那聰明伶俐的妹妹,簡直就是個小天使。
他自己則在殖民地內最好的學校上學,老師說過他成績非常好,畢業時會寫推薦信幫他去綸墩讀大學。
這樣的幸福曾經讓他非常滿足。
可那天他遇見美麗的安妮小姐後,就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更幸福。
他曾經暢想過有朝一日跟安妮小姐結婚,養育幾個可愛的孩子。
隻是,還沒等到膽怯靦腆的他邁出第一步,戰爭就到來了。
正如那句話說的:戰爭,戰爭從未改變。
確實從未改變,它和過去的每次戰爭都一樣,依然隻會帶來毀滅。
丹尼爾不知道那場戰爭因何而起,他也不在乎起因。
他隻知道這場戰爭奪去了他的一切。
他的父親作為預備役被征召,然後就再也沒回來。
這令他的母親心碎不已,悲痛之下選擇帶兄妹兩人回綸墩去。
但還沒來得及出發,大明的艦隊就已經堵到了門口。
隨後就是一場傳聞中的海戰,他聽說蝗家海軍打得很英勇。
英勇到打完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把沒逃走的人都丟給了明軍。
還有將他父親征召走的陸軍,隻堅持了短短幾天就被明軍登陸部隊擊潰,然後成批成批的放下武器投降。
隨後明軍進駐了,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修戰俘營,而是把俘虜拉到樹林裡。
丹尼爾記得,那些被俘虜的嚶軍再也沒出現過。
當時的他確實很擔心,但又抱有一絲僥幸,認為明軍不會為難普通人。
很不幸的,他認為的全都錯了。
明軍驅趕他們,奪走了他們的房子,他們的行李,他們的全部。
任何試圖爭辯甚至反抗的人,無一例外都會被明軍帶走,然後就消失了。
他記得那個趾高氣揚的明軍指揮官,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要麼用餘生為大明服務來贖罪。”
“要麼就自己遊回帶嚶的地盤去。”
顯而易見的,這並不是兩個選擇,而隻是“一個選擇”。
丹尼爾和他的家人自然選擇了前者,雖然他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罪需要贖。
然而正是這個選擇直接導致了他和家人的分彆。
因為明軍把他跟母親和妹妹區分開來,分彆裝船運走。
他記得母親的低聲抽噎,也記得妹妹的嚎啕大哭。
但他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的努力掙紮隻換來了明軍士兵的槍托。
當他蘇醒過來時,已經身在一艘擁擠不堪的船上。
身邊的人告訴他,明軍要拿他們去挖戰壕,去對付其他地方的嚶軍。
他沉默了,不知道該說什麼,畢竟他也沒得選。
懷揣著對母親和妹妹的思念,他抵達了目的地。
他記得那是一處非常宏偉的要塞,幾乎到處都是明軍的炮台和碉堡。
而他們被明軍驅使著,在要塞周圍繼續挖戰壕、挖坑道。
每天都有人死去,不是在陣地上被炮擊和轟炸波及,就是被明軍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