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兄台疑似是在安西都督府學的大明話,不過好歹能聽懂。
這湊過來也不是單純為了套近乎,而是有“要事相商”!
胡扯了幾句這人便悄聲進入正題,說是有門路能調離前線,到後方駐守。
給他整得一臉迷惑,心想明軍把他們放在這裡,不就是當炮灰使喚?
炮灰就該有炮灰的樣子,再說你個小兵憑什麼有門路能從炮灰晉升成駐守兵?
而且這片陣地幾千人,有這好事你能找上我?我跟你又沒啥關係!
但心底裡還存著一絲希望想活下去的他,還是默默點頭答應了。
兩人約好,半夜大家都休息之後,繞開守夜和巡邏的哨位,到後麵的一棟破樓集合。
當然,前提是兩人都能從接下來的戰鬥中活下來。
......
或許是鄂圖曼人還對勸降抱有一絲期待,亦或者覺得海戰它們贏定了,被困在城中的敵人已經完全是甕中之鱉,不需要急著強攻。
所以白天的戰鬥烈度減弱了很多,給守軍造成最多傷亡的居然是炮擊,而不是以往會大批大批衝上來的鄂圖曼士兵。
那兩個事先約好的小兵都成功活了下來,並且趁著夜色悄然離開。
戰鬥打到現在,清點人數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畢竟他們周圍根本無處可逃,鄂圖曼人可不會善待密斯兒俘虜,所以根本沒人敢逃跑,那還浪費時間清點個什麼勁兒呢?
反正密斯兒各級軍官基本隻在戰後清點人數,確認自己手下還有多少兵,其他時候是不管的。
這就導致,哪怕悄無聲息的少了兩個人,他們居然都沒有能及時發現。
因為早上叫醒他們的,往往不是什麼鬨鐘,而是鄂圖曼軍的炸彈和炮彈。
那一波轟炸下來,彆說是少兩個人了,就是少兩個排都不奇怪。
“所以就是你們兩個,想撤回去當駐防兵?”
夜裡,陣地後方某棟破樓內,一個肥頭大耳的密斯兒軍官審視著這兩人。
此時樓內有不少這個軍官的護衛,兩人算是進了狼窩,再想出去可就難了。
而那個帶人來的家夥,立刻指著身旁的夥伴說道:“唉長官,他大明話說得好好滴嘛,你讓我帶他去給大明老爺當厲害翻譯也是好好滴嘛。”
這下他聽明白了,這貨就是看重自己大明話說得比較標準,所以想拉他去當個翻譯?
可這裡大明話說得比他好的人,可多了去了,怎麼就選中他了呢?
倒不是說他不想要這個機會吧,主要是教他的老師說過:天上不會掉餡兒餅。
他真的有聽進去,所以對於眼前這種白送上門的好事,還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那個軍官摸了摸疊層的下巴,看向他問道:“所以,你大明話說得很好?”
他趕忙行禮回道:“我是在大明人開的學校上的學。”
這話讓那個軍官立刻眼前一亮,因為本地人想要學大明話並不難,學校裡有老師教的。但終究沒有在大明人開的學校裡,跟真正的大明人混在一起,從而潛移默化學到的那麼標準。
而本地人要想進入大明人開的學校,可不是有錢就行的。
要麼身上三代以內有大明血統,要麼就是為大明工作服務的人員家屬。
比如輔助軍軍官的孩子就可以免費入學。
是的,大明有在密斯兒征召訓練過輔助軍,不過那都是上個賽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