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火中,嚶軍損失掉了一座倉庫。
而奄奄一息的薩法倫卻活了下來,他並不需要什麼好運,事實上他能活下來全靠意誌。
在火勢徹底蔓延開並將他困住之前,他硬生生爬了出去,被趕來的嚶軍救了下來。
按理說嚶軍是不會為嚶仆軍浪費寶貴醫療資源的,但誰讓他是現場唯一的幸存者呢?
該救還是得救的,所以嚶軍戰地醫院的努力下,桖都快流乾的薩法倫堅強的活了下來。
而當他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時間就向嚶軍彙報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個阿洪人。
嚶軍對此是信了但沒完全信的狀態,它們自然相信是阿洪人乾的這事兒,但不相信隻有一個。
畢竟事後清點現場,它們就找到了十二個焦黑的嚶軍殘骸。
再算上外麵地上的軍官,一共十三個倒黴蛋。
一個人刹了它們十三個?這說出去誰信?反正帶嚶的老爺是不會也不能相信的。
所以它們斷定,肯定是一小股叛徒組成的部隊,卑鄙無恥的投吸了防守倉庫的嚶軍!
嚶軍的判斷其實不無道理,畢竟換了誰都會覺得1比13的戰績太扯了,畢竟這年頭可沒有pa那種隻三個繞到敵後,就能斃掉對麵七個、俘虜幾十個的戰神作為榜樣,真的沒有先例啊!
況且嚶軍的判斷也是有依據的。
因為除了獨自行動的阿加齊之外,確實還有不少北司的潛伏人員活了下來,他們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給守軍造成破壞。
嚶軍倒不是沒有試過抓住或者限製住輔助軍中的阿洪人,但它們發現阿洪人很會抱團,或者說正是因為白象土著和帶嚶的欺淩排擠,逼著他們抱團。
抱團起來阿洪人是很可怕的,或者說任何人隻要能抱團起來,都是惹不起的主兒。
因為基本上隻要你敢動一個那就是逼反全部。
而嚶軍現在麵對的局麵已經糟糕了,誰都不想再自找麻煩。
所以低級的軍官都不敢捅婁子,而高級的又不太在乎,畢竟相比起不斷惡化的戰事,幾十幾百個可疑的阿洪人還真算不上需要投入精力的問題。
雖然明軍進攻噠哢的部隊,隻有孟養軍這個“白象の老熟人”部隊,但戰鬥力極為恐怖。
事實上,孟養軍本來就是為了對付白象組建的邊軍部隊,現在升格成野戰部隊了,再加上征南軍團的火力和空中支援,戰鬥力更是指數級的提高。
湯之旺不是喜歡指手畫腳的人,他對手下人都很放心,完全願意放開手給他們指揮。
同時隻要不太過分,物資和支援都是要什麼給什麼,可勁兒地揮霍。
後勤的抱怨全被他當成了耳旁風,帝京來的問責也被他當成是在唱歌。
他和李廣洺不一樣,所謂的“衛霍”之名他可不稀罕。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他不需要多大的名氣證明自己,隻需要把自己手上有的炸彈和炮彈全部的送到敵人頭頂上就對了。
也正是這樣直白的打法,讓嚶軍痛苦萬分。
因為這不是什麼智謀或者指揮的差距,而單純是實力的差距。
明軍可以在足球場大小的區域內,砸下成噸成噸的炮彈和同樣數量的炸彈。
而嚶軍隻能靠堡壘裡的火炮零零散散的還擊,畢竟這些東西的成本可比野戰炮高太多了。
同時還不能移動,隻要敢還擊,那明軍的報複能讓炮位裡的炮兵每人吃上幾噸炸藥。
要塞群的堅固仿佛成為了嚶軍的囚籠,它們隻能無力且絕望的看著明軍步步逼近。
背後還時不時傳來北路明軍下山“打草穀”的消息,幾千人的明軍在阿洪向導的帶領下,隔三岔五就從雪山高原上竄出來,讓山脈腳下的東白象平原烽煙四起。
但嚶軍已經顧不上這種“小事”了,尤其是被困在噠哢的嚶軍。
它們甚至得不到多少有效的支援,因為明軍本就是三路並進,而最具威脅的從來都不是兵強馬壯且由總司令指揮的東路軍,亦或者下山襲擾的北路軍,而是從吐火羅出發的西路明軍。
這一路明軍隻有十萬人左右,大部分還是輔助軍,裝甲部隊更是分不到,因為用不起。
他們的後勤線路得跨過整個烏斯藏高原,養人都難,怎麼養得起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