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珊瑚_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56章 珊瑚(1 / 1)

珊瑚白殤:大堡礁的重生之約

“探索號”駛離利蒙港的鹹腥海風,穿越南太平洋赤道線時,海麵漸漸泛起通透的藍,陽光穿透海水,在甲板上投下細碎的光斑。蕭凡站在船舷邊,指尖摩挲著背包上貝殼綠蠵龜掛件的紋路,目光越過波光粼粼的海麵,望向遠處澳大利亞東海岸的輪廓——那片本該是彩色秘境的大堡礁,此刻卻像被蒙上了一層白紗,在陽光下泛著刺眼的蒼白。林夏抱著剛打印好的珊瑚監測報告快步走來,紙張上的航拍圖被她指尖按出褶皺,聲音裡滿是凝重:“張教授剛發的緊急數據,大堡礁北部的珊瑚白化率已經達到85,上周他們在‘心型礁’區域發現了三隻餓死的綠海龜,胃裡隻有少量白化的珊瑚碎屑,而它們原本最愛吃的石花菜,現在十片珊瑚礁裡都難找到一叢。”

船在凱恩斯港靠岸時,碼頭邊停著幾艘載滿潛水裝備的科考船,海水泛著異常的淺藍,遠處的海麵上,偶爾能看到漂浮的白色珊瑚碎塊。張教授穿著沾滿海水的深藍色潛水服,頭發還在滴水,身後跟著當地海洋生物學家艾米,艾米手裡捧著一個透明的玻璃缸,缸裡遊動著幾條色彩黯淡的雀鯛,缸壁上貼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裡的大堡礁五彩斑斕,珊瑚像盛開的花朵,熱帶魚在其間穿梭。“蕭凡,你們可算到了,”張教授抹了把臉上的海水,眼底的紅血絲像珊瑚的枝椏,“昨天我們潛到北部礁區,看到‘老礁’——那片存活了五十年的鹿角珊瑚叢,已經全變白了,用手一碰就碎,裡麵藏著的小醜魚都沒了蹤影,隻有幾隻海星在上麵緩慢爬行,像是在哀悼。”艾米將玻璃缸遞到蕭凡麵前,聲音發顫:“這些雀鯛以前都是鮮紅色的,現在變成了淺粉色,它們靠吃珊瑚蟲為生,珊瑚一死,它們也活不了多久。去年這時候,這片海域的魚群能把海水染成彩色,現在潛水半小時,都見不到十條魚。”

科考站設在離凱恩斯港六十公裡的綠島附近,幾座浮動平台用高強度繩索固定在海麵上,平台上搭建著實驗室和宿舍,旁邊停泊著三艘小型潛水艇和五艘橡皮艇。張教授領著眾人走進實驗室,牆上的大屏幕正循環播放著珊瑚礁的監測畫麵:成片的鹿角珊瑚、腦珊瑚失去了原本的橙紅與墨綠,變成了慘白的骨架,海浪拍打在上麵,碎成細小的粉末;一隻綠海龜在白化的珊瑚叢中穿梭,用嘴啃咬著珊瑚,卻什麼也沒吃到,隻能失望地遊走;畫麵最後定格在一片被汙染的海域——塑料瓶、廢棄漁網纏在珊瑚上,油汙在海麵上形成彩色的薄膜,幾隻幼小的熱帶魚被困在漁網中,掙紮著想要逃脫。“我們在大堡礁布設了三十個水質監測點和二十台水下相機,”張教授指著屏幕下方的數據欄,“過去三年,珊瑚白化麵積擴大了三倍,石花菜、馬尾藻等海藻減少了70,依賴珊瑚生存的魚類從兩百多種降到不足八十種,要是再這樣下去,不出五年,大堡礁的北部區域就會變成一片死礁。”

蕭凡跟著張教授登上潛水艇,緩緩潛入水下。透過觀察窗,原本該是彩色世界的海域一片死寂,白色的珊瑚骨架像枯樹枝一樣立在海底,偶爾有幾條灰色的小魚遊過,很快又消失在珊瑚叢中。忽然,一道綠色的身影從珊瑚後閃過——是一隻綠海龜,它的龜殼上沾著白色的珊瑚碎屑,正用嘴不停地啄著一塊白化的腦珊瑚,可啄了半天,隻留下幾道淺淺的痕跡。“這隻海龜應該餓了很久,”張教授的聲音通過對講機傳來,“正常情況下,它們不會吃白化的珊瑚,因為根本沒有營養。現在海藻沒了,它們隻能靠啃食珊瑚充饑,可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餓死。”潛水艇繼續前行,來到一片曾經的“珊瑚花園”,如今這裡隻剩下破碎的珊瑚片,海底的沙子被海浪卷起,顯得格外渾濁,幾隻海星趴在珊瑚碎片上,緩慢地移動著,像是這片死寂海域裡僅存的生機。

第二天清晨五點,天剛蒙蒙亮,蕭凡就跟著張教授、艾米帶著潛水裝備和珊瑚修複工具前往北部礁區。橡皮艇在海麵上快速行駛,激起的浪花濺在身上,帶著一絲涼意。艾米握著方向盤,指著遠處一片泛著白色的海域說:“前麵就是‘心型礁’,以前這裡是大堡礁最漂亮的區域,現在全變白了,上周我們還在這裡發現了三隻餓死的海龜,屍體都已經僵硬了。”

到達“心型礁”後,三人穿戴好潛水裝備,緩緩潛入水下。水下的能見度很低,白色的珊瑚碎片漂浮在海水中,像雪花一樣。張教授拿出珊瑚修複工具,開始清理纏在珊瑚上的塑料垃圾和漁網,蕭凡則負責采集珊瑚樣本,艾米則在一旁記錄水質數據。“這些塑料垃圾不僅會纏住珊瑚,還會釋放有毒物質,加劇珊瑚的死亡,”張教授一邊清理一邊說,“我們得先把垃圾清理乾淨,再進行珊瑚移植,不然就算種上新的珊瑚,也活不了多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清理工作進行得很艱難,有的漁網已經和珊瑚緊緊纏在一起,稍一用力就會弄碎珊瑚骨架。蕭凡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斷漁網,生怕破壞了僅存的珊瑚結構。忽然,他發現一塊珊瑚碎片下藏著一隻小小的小醜魚,它的身體已經變成了淺灰色,正驚恐地看著他們。“這隻小醜魚應該是躲在這裡避難,”艾米輕聲說,“它的家沒了,隻能在珊瑚碎片下暫時藏身。要是再找不到合適的珊瑚叢,它很快就會被其他魚類吃掉。”蕭凡慢慢移開珊瑚碎片,給小醜魚留出一條通道,看著它快速遊向遠處的珊瑚叢,心裡泛起一陣酸楚。

回到科考站後,隊員們立刻分成兩組:一組跟著張教授進行珊瑚移植,將實驗室培育的抗高溫珊瑚幼苗移植到白化的礁區,同時在珊瑚周圍種植海藻,為海龜和魚類提供食物;另一組跟著艾米前往附近的港口和旅遊區,宣傳大堡礁保護知識,勸說漁民減少使用拖網捕魚,禁止遊客向海裡丟棄垃圾,同時和當地旅遊公司達成協議,限製潛水遊客的數量,避免對珊瑚礁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珊瑚移植的過程遠比想象中困難。水下的水流很急,很難將珊瑚幼苗固定在礁石上,隊員們隻能用特製的膠水將幼苗粘在珊瑚骨架上,再用石頭壓住邊緣,防止被海浪衝走。“這些抗高溫珊瑚幼苗是我們在實驗室培育了兩年的成果,”張教授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它們能在溫度稍高的海水中存活,希望能在這片海域紮根生長,慢慢恢複珊瑚礁的生態。”

與此同時,艾米帶領的宣傳組也有了收獲。在附近的凱恩斯港,他們說服了二十多家旅遊公司加入保護計劃,承諾不再組織大規模的潛水活動,同時在港口設置垃圾回收點,鼓勵漁民將廢棄的漁網和塑料垃圾送到回收點處理。“以前我們不知道保護珊瑚這麼重要,”一位漁民握著艾米的手說,“現在看到大堡礁變成這樣,心裡也不好受。以後我們會儘量減少拖網捕魚,不再向海裡丟垃圾,希望能幫大堡礁恢複過來。”

一周後,第一批珊瑚幼苗成功移植到“心型礁”區域。水下相機拍到,幾隻小魚已經開始在新移植的珊瑚周圍活動,一隻綠海龜也來到這裡,啄食著新種植的海藻,雖然動作還很緩慢,但至少有了食物來源。更讓人驚喜的是,艾米在宣傳過程中,發現了一位曾經的珊瑚養殖者,他願意將自己培育的珍貴珊瑚品種捐給科考站,幫助恢複大堡礁的生態。“這些珊瑚品種很稀有,能在不同的水質條件下生長,”艾米興奮地說,“有了這些珊瑚,我們的移植工作會更順利,大堡礁的恢複速度也會加快。”

離開大堡礁的前一天,蕭凡和艾米一起潛入“心型礁”,查看珊瑚幼苗的生長情況。新移植的珊瑚幼苗已經開始分泌黏液,這是它們正在適應環境的信號,幾隻小醜魚在珊瑚幼苗間穿梭,似乎已經把這裡當成了新家。“等這些珊瑚長大了,‘心型礁’就會重新變成彩色的,”艾米笑著說,“我們還和當地政府達成了協議,將北部礁區劃為珊瑚保護區,禁止任何捕魚和旅遊活動,同時投入資金建設珊瑚培育實驗室,培養更多的抗高溫珊瑚品種。”

蕭凡拿出筆記本,在最新一頁畫了幅大堡礁的畫:水下的“心型礁”區域,新移植的珊瑚幼苗泛著淡淡的綠色,幾隻小醜魚在其間穿梭,綠海龜在海藻間覓食,科考隊員們正在清理珊瑚上的垃圾,艾米則在記錄水質數據。旁邊寫著:“每一片白化的珊瑚,都渴望著重獲色彩;每一次對大堡礁的守護,都是與海洋的共生之約。”

第二天清晨,“探索號”準備駛離凱恩斯港。張教授、艾米和當地漁民、旅遊公司的代表都來送行,艾米給蕭凡送了一個用彩色珊瑚碎片製作的掛件,掛件上拚接著一隻小小的海龜和一簇珊瑚,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這是用我們清理出來的珊瑚碎片做的,希望你下次來的時候,能看到大堡礁重新變得五彩斑斕,看到海龜和魚類在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

蕭凡接過掛件,鄭重地掛在背包上,和之前的十二個掛件排在一起。他站在甲板上,揮手向眾人告彆,直到他們的身影變成遠處海岸線的小點。林夏走到他身邊,遞來一份新的資料:“下一站,非洲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草原。科考站的李教授說,那裡的草原荒漠化越來越嚴重,角馬的遷徙路線被破壞,很多角馬在遷徙途中因為找不到水源和草場而死亡,我們得去看看。”

蕭凡接過資料,照片上的馬賽馬拉草原一片枯黃,原本該是綠色的草場出現了大片裸露的土地,幾隻角馬在乾裂的河床上徘徊,眼神裡滿是疲憊,遠處的遷徙隊伍變得稀疏,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壯觀景象。“走吧,”他對林夏說,“去赴下一場與生命的約定。”

“探索號”的汽笛聲響起,緩緩駛離凱恩斯港。陽光灑在海麵上,泛著金色的波光,遠處的大堡礁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像是在向他們告彆,也像是在等待著重逢。蕭凡摸了摸背包上的十三個掛件,每一個都承載著一段守護的記憶——從加裡曼丹的紅毛猩猩到蘇門答臘的老虎,從南極的企鵝到哥斯達黎加的綠蠵龜,再到大堡礁的珊瑚,每一次守護,都是與地球的承諾。他知道,這場旅程永遠不會結束,隻要還有生命在呼喚,他們就會帶著希望,繼續走向下一片需要守護的土地。海風裹挾著海水的氣息,吹過甲板,也吹過蕭凡的臉頰,他望著遠方的海平麵,心裡充滿了堅定——無論未來遇到多少困難,他們都會一直走下去,用行動守護著地球上每一個珍貴的生命,守護著這片藍色的星球。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軍行 重生之網絡爭霸 柯南:不做人了,能救嗎? 嫡姐騙我替嫁?重生庶女嘎嘎亂殺 七彩龍神之覺醒 末世嬌嬌挺孕肚,被大佬們團寵 我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開漁場 極品小村霸 美利堅廚神,從荒野獨居開始 仙逆:我,王家老祖,收徒李慕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