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守果:蟲影與新站
十月的雨林少了春日的濕霧,陽光透過枝葉灑在地上,織出斑駁的光影。葉知瀾蹲在監測點c的石斛叢前,指尖捏著一枚泛著淺黃的果實,眉頭輕輕皺著——果實表麵有個細小的蟲洞,指尖碰上去,能感覺到裡麵隱約的空洞。
“發現蟲蛀了?”蕭凡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手裡拿著剛測完土壤濕度的儀器,屏幕上顯示58,剛好在適宜範圍內。葉知瀾抬頭,把果實遞給他看:“你看這蟲洞,剛才檢查了三株掛果的石斛,有兩株都有這情況,而且蟲洞大小差不多,應該是同一種蟲子。”
蕭凡接過果實,對著陽光仔細看了看,又用隨身攜帶的放大鏡湊近蟲洞:“像是夜蛾幼蟲搞的鬼,之前老教授提過,這種蟲子會鑽進石斛果實裡啃食種子。”他把果實放回枝椏上,“得趕緊找蟲源,不然剩下的果實都要遭殃。”
兩人分工,葉知瀾留在監測點記錄蟲蛀果實的數量和位置,蕭凡則往雨林深處走,查看其他幾處野生石斛的生長情況。葉知瀾拿出筆記本,每發現一枚有蟲洞的果實,就用紅筆在圖紙上做標記,不知不覺間,圖紙上已經畫了七個小紅圈。
“知瀾!”蕭凡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帶著幾分急促。葉知瀾趕緊收起筆記本跑過去,隻見蕭凡蹲在一片野生石斛前,指著葉片背麵:“你看,這裡有蟲卵!”葉知瀾湊過去,借著放大鏡看清了——葉片背麵藏著十幾顆米粒大小的蟲卵,淡綠色的,緊緊貼在葉脈上。
“應該就是夜蛾的卵。”蕭凡掏出相機拍照,“這種蟲卵大概三天就能孵化成幼蟲,幼蟲會順著枝乾爬進果實裡。”他站起身,“得趕緊聯係老教授,問問生物防治的辦法,不能用化學農藥,免得傷了其他昆蟲。”
葉知瀾點點頭,拿出手機給老教授發消息,附上蟲卵的照片。兩人剛回到營地,老教授的視頻電話就打了過來,屏幕裡的老教授戴著老花鏡,手裡拿著一本昆蟲圖鑒:“這是石斛夜蛾的卵,最好的辦法是引入它的天敵——赤眼蜂,這種寄生蜂會把卵產在夜蛾卵裡,孵化後就能殺死夜蛾幼蟲,還不會破壞雨林生態。”
“那赤眼蜂怎麼獲取?”葉知瀾追問。老教授笑著說:“科考站已經聯係了農業研究所,明天就給你們寄過來,記得收到後在石斛叢周圍均勻釋放,還要記錄寄生情況。”掛了電話,葉知瀾鬆了口氣,蕭凡已經在筆記本上寫下“釋放赤眼蜂”的計劃,旁邊還畫了個小小的蜂蟲示意圖。
第二天下午,科考站寄來的赤眼蜂卵卡準時送到。葉知瀾和蕭凡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裝,裡麵是十幾張帶著小孔的卡片,每張卡片上都附著密密麻麻的赤眼蜂卵。“按照老教授說的,每兩米掛一張卡。”蕭凡說著,從背包裡拿出細鐵絲,把卡片固定在石斛枝乾上,避開陽光直射的地方。
葉知瀾則在旁邊記錄,每掛好一張卡片,就寫下位置和時間。剛掛到第五張,遠處傳來了腳步聲,抬頭一看,是張叔帶著村裡的老陳和小李來了,三人手裡都拎著竹筐,裡麵裝著剛采的野菜。
“聽說你們在給石斛找蟲子?”張叔放下竹筐,湊過來看掛在枝乾上的卵卡,“這卡片上的小點點就是能治蟲子的蜂卵?”葉知瀾笑著點頭:“對,這些蜂卵孵化後,會幫咱們吃掉夜蛾的卵,保護石斛果實。”
老陳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認真記著:“那我們以後來監測的時候,是不是要看看這些卡片有沒有被風吹掉?”“不用特意管,等赤眼蜂孵化出來就會自己飛走了。”蕭凡解釋道,“不過要是發現有損壞的卡片,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再補掛。”
接下來的幾天,葉知瀾和蕭凡每天都會來監測點查看赤眼蜂的孵化情況。到了第四天早上,葉知瀾驚喜地發現,卡片上的小孔裡鑽出了幾隻細小的赤眼蜂,通體發黑,翅膀透明,正圍著石斛葉片飛舞。“孵化出來了!”她趕緊喊蕭凡過來,兩人屏住呼吸,看著赤眼蜂一點點飛向有夜蛾卵的葉片。
又過了三天,葉知瀾再次檢查石斛果實,發現新的蟲洞明顯減少了,之前有蟲洞的果實也沒有繼續腐爛。蕭凡用放大鏡查看葉片背麵,之前發現的夜蛾卵大多變成了空殼——赤眼蜂已經成功寄生。“效果比預想的還好。”蕭凡笑著說,“等果實成熟,咱們就能收集種子,說不定還能在科考站培育新的石斛苗。”
這天傍晚,兩人整理完監測數據,坐在營地外的石頭上休息。張叔忽然提著一壺熱茶過來,坐在他們旁邊:“我跟村裡商量了一下,想在監測點附近建個‘雨林守護站’,平時放些監測工具和急救用品,村民們來巡邏的時候也能有個歇腳的地方。”
葉知瀾和蕭凡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驚喜。“這主意太好了!”葉知瀾激動地說,“有了守護站,咱們的監測工作會更方便,村民們也能更好地參與進來。”蕭凡拿出筆記本,畫出大致的選址範圍:“我看就在溪邊那塊平坦的空地吧,離監測點近,取水也方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叔點點頭:“我明天就組織村民去清理空地,再去鎮上買些木材和水泥,爭取下個月就能把守護站建起來。”他喝了口熱茶,眼裡滿是期待,“等守護站建好了,咱們就能更好地護著這片林子,讓石斛長得更好,讓穿山甲也能常來。”
接下來的日子,營地周圍熱鬨了起來。村民們每天都會來清理空地、搬運建材,葉知瀾和蕭凡也幫忙規劃守護站的布局——一間存放工具的小房間,一個供人休息的小廳,還有一個用來展示監測數據的宣傳欄。小李還特意從家裡帶來了幾盆自己種的多肉,說要放在守護站的窗台上,添點生氣。
紅外相機也傳來了好消息,不僅拍到了穿山甲母子再次出現的畫麵,還拍到了幾隻鬆鼠在石斛叢旁跳躍,甚至有一隻斑鳩落在守護站的建材上,歪著頭打量正在忙碌的村民。葉知瀾把這些照片整理出來,貼在臨時製作的宣傳欄上,路過的村民看到了,都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
十一月初,雨林守護站終於建成了。小小的木屋刷著淺棕色的漆,門口掛著一塊木牌,上麵刻著“雨林守護站”五個字,是老陳親手寫的。屋裡,監測工具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宣傳欄裡貼滿了石斛生長過程的照片和穿山甲的影像截圖,窗台上的多肉生機勃勃。
葉知瀾和蕭凡站在守護站門口,看著村民們臉上的笑容,心裡滿是溫暖。張叔拿著一串鑰匙走過來,遞給葉知瀾:“這是守護站的鑰匙,你們下次來,就能在這裡休息、整理數據了。”葉知瀾接過鑰匙,緊緊攥在手裡——這串鑰匙,不僅是守護站的象征,更是大家共同守護雨林的承諾。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守護站的屋頂上。葉知瀾掏出手機,給科考站發去最新的生態報告,附上守護站的照片和紅外相機拍到的動物影像。很快,科考站回複:“報告已收到,你們的工作獲得了省級生態保護表彰,繼續加油!”
蕭凡從背後輕輕抱住葉知瀾,在她耳邊輕聲說:“等明年春天,咱們再來這裡,看石斛開花,看守護站周圍長滿新的植物,說不定還能拍到更多的穿山甲。”葉知瀾點點頭,望著遠處的雨林,心裡充滿了期待——這片雨林,因為大家的守護,正變得越來越美好,而他們的故事,也會像石斛的根係一樣,深深紮根在這裡,繼續生長、延續。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