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的約定
暴雨是在深夜突然傾盆而下的。葉知瀾被窗外的雷鳴驚醒時,蕭凡已經站在門口,手裡攥著雨衣,眉頭擰成了結:“廊道的樹苗怕是撐不住,得去看看。”
兩人披著雨衣衝進雨幕,手電光在雨裡劈開一道昏黃的光帶。剛進廊道,就看見好幾棵楠木苗歪倒在泥裡,根係裹著濕泥裸露在外,樟樹苗的枝葉被狂風打得翻卷,像是隨時會折斷。蕭凡蹲下身,小心地扶起一棵楠木苗,指尖觸到的土壤濕滑鬆軟,一捏就成了泥團。
“土壤含水量太高,根係抓不住土。”蕭凡聲音裹在雨聲裡,有些模糊,“得趕緊培土固根,再搭防護架,不然明天雨更大,苗就全倒了。”
葉知瀾點點頭,掏出手機給李叔打電話。電話接通的瞬間,就聽見那頭傳來阿傑的聲音,帶著點急慌:“葉老師,我們已經在去廊道的路上了!王嬸他們都帶著鋤頭和繩子,咱們一起救樹苗!”
半小時後,村民們舉著油紙傘、扛著工具趕來。雨幕裡,手電光連成一片,李叔指揮著大家分組行動:“年輕的跟蕭凡去搭防護架,女同誌們跟著葉知瀾給樹苗培土,動作輕點,彆傷著根!”
蕭凡和阿傑拿著竹竿,在歪倒的樹苗旁打下木樁,再用繩子輕輕固定住樹乾。雨水順著他的額發往下流,模糊了視線,他卻不敢分心——每一根繩子的鬆緊都要恰到好處,太緊會勒傷樹皮,太鬆又起不到固定作用。葉知瀾則跪在泥裡,用手把濕泥一點點培在樹苗根係周圍,指尖沾滿了泥,卻顧不上擦,隻是偶爾抬頭叮囑:“培土的時候多拍幾下,讓泥跟根貼緊點!”
雨下到後半夜才漸小。當最後一棵樹苗被固定好時,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村民們渾身濕透,臉上卻滿是笑意,王嬸看著立起來的樹苗,笑著說:“這下好了,這些小苗總算保住了,以後咱們的廊道又能長起來了。”
蕭凡蹲在一旁,拿出筆記本記錄:“7月15日,暴雨導致廊道12棵樹苗倒伏,已聯合村民完成培土固根與防護架搭建,後續需持續監測土壤濕度。”葉知瀾湊過來,看著筆記本上的字跡,忽然說:“咱們是不是該在廊道兩側挖排水溝?下次再下暴雨,也能減少積水。”
“我也是這麼想的。”蕭凡點頭,“等雨停了,咱們就跟村民商量,用守護基金買些鐵鍬,一起挖溝。”
可沒等他們落實排水溝的計劃,新的麻煩就來了。三天後的清晨,阿傑慌慌張張地跑到守護站,手裡攥著幾株被連根拔起的石斛:“蕭老師,葉老師,後山的石斛被人偷挖了!好幾叢都沒了,連根係都被扯斷了!”
蕭凡和葉知瀾跟著阿傑往後山跑,果然在石斛種植區看到了一片狼藉——原本長勢正好的石斛叢被翻得亂七八糟,泥土裡還留著腳印,幾株沒被帶走的石斛歪在地上,葉片蔫蔫的。葉知瀾蹲下身,撿起一株石斛,指尖輕輕撫過斷裂的根係,眼裡滿是心疼:“這些石斛長了快兩年,就這麼被毀掉了。”
蕭凡沉默著拿出平板,調出附近的紅外相機記錄。畫麵裡,淩晨兩點左右,兩個穿著雨衣的人影鬼鬼祟祟地走進種植區,手裡拿著鏟子,飛快地挖著石斛,然後裝進袋子裡,匆匆離開。由於雨霧太大,看不清人臉,隻能隱約看到他們推著一輛三輪車。
“得趕緊把這事告訴村民,咱們得建巡邏隊。”蕭凡收起平板,語氣堅定,“不能讓這些偷挖的人毀了咱們的心血。”
當天下午,李叔就召集了村民,在守護站門口開會。當大家看到相機裡的畫麵,都氣紅了臉,王嬸拍著桌子說:“這些人太過分了!咱們辛辛苦苦種的石斛,他們說挖就挖!我願意加入巡邏隊,晚上去後山守著!”
“我也去!”阿傑舉起手,“我年輕,晚上不困,多守會兒沒關係!”
很快,一支由十多個村民組成的巡邏隊就成立了,分成兩組,每天晚上輪流在後山和廊道巡邏。蕭凡還教大家用手機拍攝記錄,遇到可疑人員就及時聯係他和葉知瀾。
巡邏隊成立後的第三天,葉知瀾接到了公益機構的電話,說之前申請的雨林科普角物資已經送到了村口。兩人趕到村口時,貨車裡裝著顯示屏、展架和科普手冊,陳老板也跟著來了,笑著說:“我聽說你們要建科普角,特意過來幫忙,順便跟你們商量下,能不能讓買茶的客戶也來這裡參觀,感受下雨林的魅力。”
“當然可以!”葉知瀾高興地說,“咱們的科普角不僅要讓村民和學生了解雨林,也要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中來。”
接下來的幾天,男女主和村民們一起搭建科普角。顯示屏被安裝在守護站的外牆上,實時播放著廊道裡的監測畫麵——白頭鵯喂食小鳥、小麂穿過樹林、蜜蜂在石斛花間飛舞,吸引了不少村民駐足觀看。展架上貼著雨林動植物的照片和介紹,蕭凡還把自己製作的植物標本擺了上去,旁邊放著科普手冊,供人免費領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科普角剛建成,周邊學校就聯係了葉知瀾,想組織學生來開展研學活動。周六那天,三十多個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雨林,葉知瀾拿著擴音器,給孩子們講解雨林的生態知識:“大家看,這就是金斑喙鳳蝶的幼蟲,它們隻吃樟樹的葉子,所以咱們要保護樟樹,才能讓蝴蝶活下去。”
孩子們圍在樟樹下,睜大眼睛看著葉片上的幼蟲,小聲議論著,一個小女孩拉著葉知瀾的衣角,輕聲問:“葉老師,我們能為雨林做些什麼呀?”
“你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節約用紙,不破壞植物,還可以把雨林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讓更多人來保護它。”葉知瀾笑著說。
蕭凡則帶著孩子們在廊道裡認植物,教他們分辨石斛和其他植物的區彆,還讓他們用放大鏡觀察蜜蜂授粉的過程。孩子們學得很認真,有的還拿出筆記本記錄,時不時提出問題,蕭凡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研學活動結束後,學校老師對葉知瀾說:“孩子們回去後都很興奮,說以後還要來,還要當雨林守護者呢!”
隨著科普角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李叔提議製定一份《雨林守護公約》,明確大家的分工和責任。在男女主的協助下,公約很快就製定好了,上麵寫著“禁止偷挖石斛、砍伐樹木”“巡邏隊需按時巡邏,做好記錄”“村民需定期維護廊道樹苗,及時清理垃圾”等條款,村民們都在公約上簽了字,阿傑還主動承擔了監測設備的維護工作,每天都會去檢查相機和顯示屏,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這天晚上,巡邏隊沒有發現可疑人員,蕭凡和葉知瀾坐在守護站的門口,看著科普角的顯示屏。畫麵裡,小麂又出現了,正低頭啃著青草,月光灑在它身上,像是披了一層銀紗。
“你看,咱們的努力越來越有成效了。”葉知瀾輕聲說,眼裡滿是笑意。
蕭凡點點頭,拿出筆記本,翻開新的一頁:“我打算把這半年的監測數據整理成《雨林生態報告》,申請更多的保護資源,把廊道再擴大些,讓更多的野生動物有家園。”
葉知瀾靠在蕭凡的肩膀上,望著遠處的雨林。夜色裡,雨林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偶爾有螢火蟲飛過,劃出一道微弱的光。她知道,雖然保護雨林的路還很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隻要他們和村民們一起努力,堅守著對雨林的約定,這片土地就會永遠充滿生機,雨林的故事也會一直延續下去。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