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藻株_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68章 藻株(1 / 1)

藻株新程:基因裡的跨洲密碼

實驗室的無菌操作台泛著冷白的光,葉之瀾小心翼翼地用移液器吸取微量藻株基因片段,滴入裝有緩衝液的離心管中。管壁上的水珠折射著pcr儀的橙紅色指示燈,映得她眼底也泛起一層細碎的光。蕭凡站在旁邊,手裡攥著穆薩剛發來的非洲藻株活性報告,指尖無意識地劃過紙上“高溫環境下活性下降20”的字樣。

“第一次雜交的藻株樣本,細胞壁破裂率還是太高。”葉之瀾將離心管放入離心機,按下啟動鍵,機器嗡鳴聲瞬間填滿了不大的實驗室,“我調整了三次培養基滲透壓,還是沒找到最佳值。”蕭凡走過去,將報告攤在操作台上,指著非洲土壤的ph值數據:“你看,非洲那邊土壤偏堿性,咱們之前用的嘎查村藻株,本來就更適應中性土壤,再加上高溫,活性自然受影響。或許可以先從土壤適配性入手,再做基因編輯?”

葉之瀾點點頭,伸手拿過顯微鏡下的載玻片——那是穆薩寄來的非洲本地藻株樣本,細胞壁比嘎查村的藻株更厚,像裹了一層堅硬的鎧甲。“這種本地藻株能扛住高溫,但藥效成分含量比咱們的低15。”她調出電腦裡的基因序列圖,指著其中一段高亮區域,“如果能把嘎查村藻株的‘高藥效基因’和非洲藻株的‘高溫抗性基因’拚在一起,說不定能行。”

接下來的半個月,實驗室成了兩人的“戰場”。白天,他們在無菌室裡反複調試基因編輯的酶濃度,離心機、電泳儀連軸轉,有時忙得連午飯都忘了吃,隻能啃幾口提前備好的麵包;晚上,蕭凡對著電腦分析非洲的氣候數據,葉之瀾則整理嘎查村村民反饋的藻株藥液效果,對比不同溫度下的藥效差異。有天淩晨三點,葉之瀾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指著電泳圖裡的一條清晰條帶:“蕭凡!你看!這次的基因片段整合成功了!”蕭凡揉著通紅的眼睛湊過去,看清條帶的瞬間,疲憊一掃而空——那條代表“雜交藻株”的條帶,亮度均勻,沒有雜帶,意味著第一次基因編輯嘗試,終於有了成果。

他們立刻將培育出的3組候選雜交藻株分裝,一組留在實驗室觀察,另外兩組分彆寄往嘎查村和非洲。寄往嘎查村的包裹裡,葉之瀾特意放了一張手繪的“藻株活性觀察表”,上麵用簡單的圖畫標注了“藻株顏色綠色黃綠色黃色)”“培養液清澈度”等觀察項,方便村民記錄。寄往非洲的包裹則附了蕭凡寫的詳細說明,教穆薩如何用簡易的ph試紙檢測培養液酸堿度,確保藻株培養環境穩定。

等待反饋的日子裡,兩人沒閒著,而是啟動了“藻株共生種植係統”的試驗。在嘎查村村委會的支持下,他們劃出2畝肥沃的土地,分成“藻株小米共生組”和“普通小米組”。蕭凡帶著村民翻地時,特意在共生組的土地裡埋了淺水管,這些水管連接著旁邊的藻株培養池,能將含有藻株分泌物的培養液緩慢滴灌到小米根係周圍。“藻株產生的氧氣能讓小米根係更發達,小米根係分泌的有機物又能喂飽藻株,這是雙贏。”蕭凡一邊調整水管的滴灌速度,一邊給圍過來的村民解釋,紮西阿媽聽得認真,還時不時用藏語翻譯給其他老人聽。

葉之瀾則負責監測兩組小米的生長數據。每天清晨,她都會背著裝有葉綠素檢測儀、卷尺的背包去試驗田,先測量小米的株高,再用檢測儀對著葉片讀數。第一天的數據顯示,共生組小米的葉綠素含量比普通組高5,她興奮地把數據記在筆記本上,還畫了個小小的笑臉。可沒過幾天,意外出現了——共生組的小米葉片上開始出現蚜蟲,雖然數量不多,但比普通組明顯更多。

“難道是藻株分泌物吸引了蚜蟲?”葉之瀾蹲在田裡,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起一隻蚜蟲,放在載玻片上觀察。蕭凡得知後,立刻從實驗室帶來藻株分泌物樣本,和葉之瀾一起做實驗。他們將分泌物塗在普通小米的葉片上,發現蚜蟲果然更願意停留在塗有分泌物的葉片上。“這可不行,剛解決藻株活性問題,又遇到蟲害。”葉之瀾有些沮喪,蕭凡卻盯著顯微鏡裡的藻株分泌物,忽然眼睛一亮:“你看,分泌物裡除了營養物質,還有一種透明的多糖,說不定我們可以提取這種多糖,看看能不能反過來驅避蚜蟲?”

兩人立刻行動起來,從藻株培養池裡收集大量分泌物,通過離心、過濾等步驟提取多糖。當他們將提取出的多糖稀釋後,噴灑在有蚜蟲的小米葉片上,奇跡發生了——不到半小時,葉片上的蚜蟲就開始陸續爬走,第二天再去觀察,蚜蟲數量減少了80。“原來藻株自己就有‘防禦武器’!”葉之瀾驚喜地喊道,蕭凡笑著補充:“這不僅解決了共生係統的蟲害問題,還能研發出天然驅蟲劑,以後村民種莊稼,就不用再用化學農藥了。”

就在他們忙著完善共生係統時,嘎查村和非洲的藻株反饋陸續傳來。王大爺在電話裡說,寄回去的雜交藻株“顏色比以前更綠,泡出的藥液喝著也不澀了”;穆薩則發來照片,照片裡的非洲雜交藻株在高溫下依然保持著飽滿的綠色,村民們用新藻株泡的藥液,效果比之前好了不少。蕭凡將這些反饋數據整理好,上傳到電腦裡,看著屏幕上兩組來自不同大陸的數據曲線逐漸重合,忽然覺得,是時候搭建一個跨洲的科研數據庫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嘎查村和非洲都有了藻株應用數據,但這些數據散在各處,沒法共享。”蕭凡拿著數據報表,和葉之瀾討論,“如果我們能搭建一個開源數據庫,把各地的藻株基因序列、氣候參數、應用效果都放進去,其他研究團隊就能直接用,不用再從零開始。”葉之瀾立刻表示讚同,還提出要邀請國內高校的生物科研團隊和穆薩一起加入,讓數據庫更全麵。

搭建數據庫的過程並不容易。非洲的網絡不穩定,穆薩隻能每周趁著鎮上信號好的時候,用衛星電話傳輸數據,每次傳輸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不同團隊的數據格式不統一,葉之瀾熬夜編寫數據轉換程序,眼睛熬得布滿血絲;有時為了一個基因序列的標注問題,蕭凡還要和高校的教授開視頻會議,反複確認細節。小宇知道他們在忙數據庫的事,每天放學都會來實驗室幫忙,蕭凡便教他如何給數據分類,葉之瀾則教他用簡易的圖表軟件畫數據曲線。有天小宇拿著自己畫的“小米生長曲線圖”跑過來,驕傲地說:“蕭叔叔,你看!共生組的小米長得比普通組快多了!以後我也要當科研人員,幫大家種出更好的莊稼!”

三個月後,“跨洲藻株科研數據庫”正式上線。蕭凡和葉之瀾在實驗室裡,通過衛星網絡和穆薩、高校團隊一起,完成了數據庫的第一次數據更新。屏幕上,來自嘎查村的藻株基因序列、非洲的土壤參數、國內實驗室的培養數據整齊地排列著,像一串跨越山海的密碼,連接起不同大陸的科研力量。葉之瀾看著數據庫首頁上“開源共享,助力全球藻株本土化”的標語,忽然想起第一次來嘎查村時,蕭凡說的話:“科研不是關起門來做實驗,而是要讓成果走到需要的人身邊。”

那天傍晚,他們又去了試驗田。夕陽下,共生組的小米長得比普通組高出一大截,金黃的稻穗沉甸甸的,風一吹,就發出沙沙的響聲。蕭凡蹲下來,輕輕撥開小米的根係,能看到根係比普通組更發達,纏繞在一起,像一張細密的網。葉之瀾則拿出手機,給穆薩發去試驗田的照片,配文:“小米快熟了,等收獲了,就把種子寄給你,咱們一起在非洲種共生小米。”

不一會兒,穆薩回複了消息,附帶一張照片——照片裡,非洲的村民們正圍著新搭建的藻株培養池,阿米手裡拿著蕭凡寄去的多糖驅蟲劑,正在給玉米噴灑。穆薩的文字裡滿是喜悅:“新藻株長得很好,驅蟲劑也很管用,村民們都說,這是來自龍國的‘魔法’。”

蕭凡和葉之瀾相視而笑,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也灑在試驗田的小米穗上,灑在手機屏幕裡非洲的玉米地裡。他們知道,這不是科研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藻株品種被培育出來,更多的共生係統在不同大陸落地,更多的人因為這些科研成果,過上更健康、更有希望的生活。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帶著這份對科研的執著,繼續在生物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讓藻株的光芒,照亮更多跨越山海的夢想。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開漁場 極品小村霸 美利堅廚神,從荒野獨居開始 仙逆:我,王家老祖,收徒李慕婉 鬥破:開局綁定小醫仙,十倍反饋 攝政王彆急,太子妃要帶崽嫁你了 追光的霧 影視世界逆襲的炮灰 祖國分配對象後躺贏了[七零簽到] 無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