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期間月餅的銷量給了自負的劉書記跟洪廠長當頭一棒。
“怎麼可能呢?不還是按照去年的老方法,為什麼銷量能差三分之一?”
一個副廠長忍住罵娘的衝動,一板一眼地回答:“我們的競爭對手每年都會觀察我們廠子賣月餅的方法,然後第二年依葫蘆畫瓢。
徐副部長在的時候,每年都會想出來新花樣,所以我們的月餅銷量總是比彆家高一截。”
後麵的話,副廠長沒說下去。
劉書記臉一陣紅一陣青,硬是將下屬們罵了個狗血淋頭。
“沒有徐二苗,食品廠就不轉了,他就要倒閉了?你們都是廠子裡的老人了,還不如一個黃毛丫頭!都給我好好想想法子,月餅的數量做的比去年還多,要是賣不出去,你們的工資就用月餅抵吧!”
生產部長嘴裡發苦,在定數量的時候,他已經勸過書記跟廠長將數目降低一點,可他們根本不聽,總覺得全都能賣出去。
對於這兩位領導,大家私下都覺得不靠譜,可怎麼辦呢?隻能聽著唄。
中秋節前兩周,月餅的銷售速度更慢了。甚至有的百貨商店都來食品廠退貨了,說賣不了這麼多。彆的廠子月餅都差不多,但是更便宜一點,更好賣。
洪廠長眼前發黑,客客氣氣將百貨商店負責人請了回去,緊急召開管理層會議。
“同誌們,現在是我們食品廠生死攸關的時刻。大家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有什麼好的建議都提出來,沒準這次就轉危為安了呢。”
劉書記在前麵講得唾沫橫飛,底下人卻都跟鵪鶉一樣不說話。
之前說了,讓你對徐二苗客氣點,現在好了吧,月餅賣不出去了。
其實不止這事,自從兩位新領導上任後,那三把火燒得太旺了些。
什麼將食堂不乾活的人辭退、調整車間工作時間、壓低大師傅的工價。
知道你們是想給廠子節約成本,可其中的人情往來是一個都不知道。
食堂辭退的是區長秘書的大嫂、調整車間工作時間後,房管所所長的堂姐就沒法去給臥床的婆婆送飯了、大師傅本來就是市裡某位領導的親戚,現在已經想著跳槽去彆的廠子了。
新領導沒帶來新氣象,倒是把廠子裡弄得一團亂。
劉書記都快氣死了,自己講了這麼多,沒一個接茬的。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洪廠長站起來,要求大家一個個說辦法。
可惜,大家是真的沒有辦法,都是老調重彈。
也不知道是誰,在混亂中說了一句:“把徐二苗喊回來,不就有辦法了。”
難不成隻有這樣了?
劉書記跟洪廠長麵麵相覷,都不想去做這麼丟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