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人麵對麵單挑的時候,兩把同長的刀或劍,是公認的不好用。
原因也很簡單,單手刀劍的揮砍軌跡,相當於在自己麵前畫出一個平麵。
那麼在揮砍的時候,你手中的另一把兵器,就需要讓過這個平麵,來保證揮砍的有效性.
同時還需要把自己的身體儘可能的遮蔽,以保證攻守兼備。
長短搭配兵器,雖然在防守上要弱一些,但是副手所持的短兵器,很容易讓過主手武器的攻擊麵。
如此一來,主手武器就可以使用更長的兵器,增加攻擊距離和威力。
比如迅捷劍配匕首,或者打刀配肋差,都是這種思路。
刀劍配盾雖然會限製兵器的殺傷路線,但是盾牌可以在攻擊時,輕鬆遮蔽使用者大部分的身體。
還可以讓使用者有底氣頂著對方的攻擊,靠推撞直接破開對手的架勢。
而且使用盾牌的話,隻需要一些簡單的小設計,就可以攜帶對於非持盾選手極具殺傷力的暗器。
“所以相比雙刀,長短搭配的雙持和刀盾搭配的雙持,在正麵廝殺中,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劉闖正因為擅長雙刀,所以對於雙刀的缺點也十分了解。
雙持同長的刀劍,在正麵對決中,相比長短搭配的雙持和刀盾,可謂是舍棄了兩者的長處,保留了兩者的短處。
對於等長的雙刀來說,為了保證攻擊路線不受限製,所以兵器的長度不能太長。
而刀劍本身的形製,又決定了它無法像盾牌一樣,單純放在那裡,就能為身體提供大麵積的防護。
正因如此,所以雙刀在對戰的時候,不能如同刀盾或者長短兵器一般,停下來和人站擼,必須要舞動輪轉不停,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為了保證這一點,兩把刀的揮動的時候,不能互相乾擾。
所謂“雙刀看肘”,就是這個意思了。
揮舞雙刀的時候,雙手手肘以下的部分絕不能碰撞,不然的話刀勢就會卡住。
反而手肘往上的大臂部分碰到刀的話並不礙事,隻要不割傷自己,刀勢依舊可以持續。
“在麵對麵的單挑中,雙刀雖然不算好用,但是在加入地形這個因素後,雙刀的泛用程度直線上升,比其他的副武器都更具優勢。”劉闖作為暹羅雙刀的習練者,對於雙刀的優勢和劣勢都十分了解。
“為什麼?”董峰不解。
“拿密林場地來說,很多時候你都得揮刀開路,才能鑽林子。”劉闖解釋道。
在密林場地中,樹木茂密的區域之中行進時,砍樹劈草開道是一件避免不了的事情。
董峰當時躲藏在雨林區的時候,就是用苗刀在外圍“樹牆”上開出一個口子,然後才能鑽入雨林之中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來開路的刀刃會迅速的變鈍,甚至直到最後變成一個鈍刃的斧子,完全失去拖割的能力。”
“這時候,雙刀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把開山用的鈍了之後,還可以保證另一把依舊鋒利。”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雙刀的防守沒有弱點。”
劉闖拿起自己的泰式雙刀,一刀指向前方,一刀指向向後方,給董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