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身技藝的來曆,就是如此了。”宗雲瀧淡然的說道,仿佛剛剛將自身隱秘合盤拋出的人,並不是她一般。
“拳法,是家傳的。你說的輕功,則是日常在山上鍛煉,自然練出來的身法。”
直播間觀眾聽完雲瀧道長的故事後,彈幕瘋狂滾動:
【雲瀧道長太倔了吧!】
【女人在身體上,確實吃虧......】
【即便吃虧,發揚華夏跤也是雲瀧道長的夢想!她爹憑什麼限製她!】
【這姑娘好慘,被家裡逼得出家......】
【逼?不是自己選的嗎?不過雲瀧道長確實可憐啊】
【是啊,因為一個誤會,耽誤了半輩子,直到此刻還在追求一個沒有未來的方向】
“嗤!”董峰瞥了眼屏幕,臉上滿是不屑,能練出剛剛那手武藝的,怎會是個自怨自艾的俗人?
“雲瀧道長,觀眾們覺得你很可憐啊。”董峰笑著調侃道
雲瀧撣了撣道袍袖口的灰,神色平靜:“路是我選的,沒回頭,也不後悔。何來可憐一說?”
她抬眼看向鏡頭,瞳色在陽光下泛著淺琥珀的光。
彈幕瞬間刷過一片【姐姐好颯!】。
董峰沒再調侃,轉而切入正題:“所以你這太極拳,其實是家傳華夏跤的變種?”
“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太極拳。”雲瀧搖頭,指尖無意識摩挲著拂塵柄上的磨損痕跡,“這就是家傳的華夏跤,但我調整了呼吸和發力方式。”
她頓了頓。
“用道家引導術。”
董峰目光一凝。
原來如此,這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眾所周知,明朝皇家崇尚道教,所以在明代的時候,武當山就被欽定為皇室家廟。
同時,因為得國正,所以大明朝廷對民間武術,不僅不打壓,反而相當支持。
甚至在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就召集軍中善武者前往各地指導練兵,還專門編撰了《教練軍士律》等武術書籍,大量刊印,廣泛發行。
就連一眾皇子和官員之子,也曾有一段時間,被要求前往專門的學堂學習武術,之後才能讀書。
而且隨著武舉製度的完善,各類武學院大量開辟。
這些都導致明朝習武之人越來越多,即便是文人,也經常有著一兩手武藝上的絕活。
正因如此,文人對於武藝招式和技巧的記載也越發清晰,武學理論更是突飛猛進,留下了眾多高深的武學思想,華夏各類武術技法被係統總結,正式形成了鮮明特點和傳承。
當時武當山上的道人,既有閒工夫又識字,還和明朝皇家關係緊密,若是不響應皇家的喜好練武,才是一件怪事!
事實上,那在《王征南墓誌銘》上記載的,傳承於“武當丹士張三豐”的“內家拳”,也正是出現在這個時期的產物!
而後隨著東南倭亂,這門拳術通過投軍的道士,和軍中拳術結合之後,又隨著軍士傳入民間,並最終演化為陳家溝的“長拳”,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中,流傳民間的武藝沒有留下來。
留在軍中的拳術,與滿蒙的摔跤結合,最終成為了“善撲營”中流傳的“華夏跤”,並被雲瀧道長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