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斬刀,是詠春拳獨有的刀法統稱,是一種常用南方蝴蝶雙刀施展的刀法。
蝴蝶雙刀為同長的短刀,一般長不過小臂,以此契合南方複雜狹窄的地形,和船上貼身的戰鬥。
但八斬刀強的是刀法而非刀型,其實並不拘泥於刀型,用單刀也可以施展,用一長一短的雙刀也可以施展,甚至無刀也可以用。
後世傳下來的八斬刀,因為詠春的流派眾多,可謂千人千麵,不過基本可以歸源到葉、姚、陳這幾支水。
每支水得到八斬刀真傳的弟子,每代也不過三五人,刀法迥異,但是核心是一樣的。
轉馬、進馬、偏身、耕刀、攔刀、標刀......
不外如是。
這也是董峰一眼就看出王興國所用刀法是八斬刀的原因。
詠春這三脈的刀法,在係統中都有對應的典籍,董峰也將其全部兌換了出來。
但是此刻王興國所用的八斬刀,和這三脈都有差彆。
“這豈止是驚喜,簡直是驚嚇了......”董峰的眼睛死死盯著王興國的動作,一毫秒都舍不得移開。
八斬刀的刀法,王興國自然是看過的,但是八斬刀這種雙持短刀的路子,和王興國所學的暹羅雙刀,有些不太一樣。
暹羅雙刀的刀法中,步法和身法占了極大的一部分內容,竄高伏低,斜行橫移,虎撲猿縱,變幻莫測。手上的動作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反而格外要求法度。
相比來說,八斬刀的步法,因為要配合刀法施展,所以法度更加嚴謹,再加上二字鉗羊馬帶來的轉馬方式,和王興國的特技鋼鐵之軀略有差異,所以王興國隻是了解了其刀法的特點之後,便轉而研究其他的雙刀技法。
可此刻,在王興國的腿上受傷,連步子都難以邁開的時候,八斬刀這套於細微之處見威力的刀法,被他施展出來,反而如魚得水。
“也對,八斬刀的源頭,根源還是南少林的武藝。南少林的雙刀,王前輩是學過的。”
“而八斬刀的出現,最初是為了適應南方水戰和狹窄環境下的廝殺,將步法進一步的往穩健和短距離突進的方式更改,由此才有以“鉗膝力”帶來的步翻人到,閃肋提胯。”
“王前輩此刻雖然沒有身處狹窄的環境,但是後無退路,腿腳不便,反而暗合了詠春拳的誕生環境。”
董峰心下有些感動。
華夏真正的武藝,沒有一門是脫離實際憑空出現的。
有了需求環境,才有解決方法,不存在做著體操打著坐,突然就腦袋裡“庫叉”一下就悟出來的功夫。
每一門華夏武藝的出現,都是言之有物的,有跡可循的。
正如此刻王興國在場上的表現出來的一樣。
在絕境之中,條件受限,為了達成目的,武者武藝的沉澱被絕境緊緊壓實,凝聚成璀璨的寶石。
同樣的需求,寶石的光輝自然也會趨同,就如同緬甸拳的拳法單拎出來,和蔡李佛拳格外相似一樣,王興國絕境中變換的刀法,也和八斬刀越來越像。
這其中當然有他所看的八斬刀典籍的功勞,但更多的,還是王興國自身雙刀技法的升華。
...
類似詠春追馬的步子讓王興國和拉昌瞬間貼身。
腿?無妨,手腳相合,兩者一體,想要移動何須蹬地發力?
以刀帶手,以手帶肩,以肩帶腰,上下相合,與六合勁類似的發勁方式瞬間整合全身之勢,帶著王興國急速突進拉昌的刀圍。
橋入三關任我打,刀入三關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