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吃得差不多時,銅鍋湯底早已浸足了肉香,咕嘟咕嘟冒著細碎的泡。
老板推薦蘇甜肉吃完了涮菜時撒把豆香粉試試,
蘇甜這還是頭回聽說吃羊肉火鍋要加這個,
抱著好奇撒了一小把,沒想到竟成了點睛之筆。
原本浸足了羊肉鮮汁的湯底,混進豆香粉後瞬間多了層溫潤的穀物甜香,
不濃不烈,剛好和羊肉的醇厚味道。
涮白菜時,葉片吸飽了帶豆香的湯汁,咬開時脆嫩裡裹著鮮甜;
連茼蒿的清苦被豆香中和得更柔和,每口菜都帶著淡淡的豆香回甘。
老板說這是類似於勾芡,他也是有次聽食客說的,
後麵試了一下感覺不錯,就在自家店裡推廣。
豆粉能讓湯底更潤,又能解肉膩,蘇甜和吳琪試了之後確實挺驚喜的。
蘇甜後麵吃到最驚喜的是那凍豆腐。
在南方很少見這樣布滿蜂窩小孔的豆腐塊,蘇甜來的北方後,每次火鍋必點:
丟進湯裡煮得久些,小孔裡便吸滿了鮮潤的肉湯,
夾起來時沉甸甸的,咬一口先是燙嘴的鮮汁在嘴裡爆開,
接著是豆腐本身的緊實豆香,軟而不爛,吸足了湯底的暖鮮,
和北京火鍋這口醇厚的羊肉湯簡直是絕佳拍檔。
蘇甜和吳琪一開始沒開吃前,舉著手機拍視頻時,
正忙著添湯上菜的老板瞅見了,放下銅壺就湊過來好奇問道:
“哎,你們這是拍啥?是不是拍了在什麼地方播出啊!”
蘇甜舉著手機笑而不語,吳琪在一旁接話:
“不是不是,我們是學生,拍來寫論文用的。”
吳琪: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老板聽了“論文”二字,愣了愣,
大概沒想到自家的涮羊肉和學術沾上邊,
轉而一想或許是啥電影導演類的課題,也沒多問,反倒更熱絡了:
“哦——那可得好好拍!我們這涮肉啊,爺爺那輩就開這店了,
講究的就是肉質新鮮、湯底清亮,老食客就認這口實在味兒……”
邊說邊給他們指牆上的老照片,絮絮叨叨講起了店裡的老故事,
眼神裡滿是自豪和驕傲。
老板細細分享給了他家店裡的故事。
鏡頭裡不僅拍下了沸騰的羊肉,
更記下了這份熱情與老北京市井味兒。
蘇甜和吳琪這頓涮羊肉吃得酣暢,腦海裡裝了老板說了北京涮羊肉的來曆各種涮法......
身體上兩人的肚皮都吃的圓滾滾。
蘇甜感歎:果然羊肉還得在北方吃才夠味。
臨走時,老板給蘇甜和吳琪送了兩串紅彤彤的糖葫蘆。
【一人一串,解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