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意識從虛無之中脫離而出,回歸身體。
第一個在腦海裡泛起的念頭,就是紫陽真人教他的一句話——致虛極,守靜篤。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外界乾擾和影響。
論道大會上,紫陽真人和白玉蟾給張天解釋得極為詳細。
奈何當時張天連小周天都沒有打通,自然理解不了這種高層次的入靜境界了。
北極一行後,小周天已通,現在又窺到了大周天的門徑。
張天終於對這種玄乎的境界,有了自己的感悟。
這種境界,是一種比大蒙草原上的入定更深層次的境界。
一般來說,人修行時的入靜分三個等級:身靜、心靜、意靜。
前兩個境界普通人都能夠體會到。
身靜可以簡單理解為心平氣和。
常年身靜之人,百病不生。
而心靜,在心理上又叫“心流狀態”。
例如對某種事物癡迷到一定狀態,不知不覺時間已過,即為心靜狀態。
當初張天上太空進入九重天前的太空漂浮,以及在大蒙的入定,都屬於“心靜”狀態。
但第三等級的“意靜”,基本上未修煉的普通人很難進入。
“意靜”狀態下,唯有意識獨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意識之外,八麵虛空,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不見一物,因此又稱為“虛極”。
如果自我意識能夠在這種狀態長期穩定,即“靜篤”,說明自身境界已經穩定。
否則的話,依然需要不停修行,以期能夠隨時進入這種狀態。
不過,“致虛極,守靜篤”隻是講述人修行的一種境界,而不是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目的在《道德經》中也有描述,就在這兩句話的後麵。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意思為:維持住這種“虛極”的意靜狀態,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我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循環往複的規律。
眾所周知,越是心靜之人,學習能力就越強。
在這種極致的意靜狀態下,能夠領悟的世間真理,自然要比其他人更深刻。
隨著靈光亮起,張天腦海中開始雜念泛起。
張天微微一歎。
可惜了,這種“虛極”的狀態維持時間太短,來不及感悟任何東西。
當初在大蒙草原,自己入定之後,悟出了“四大基本力”修煉體係。
如果自己能夠長時間處於“虛極”狀態,說不定能夠進一步完善“四大基本力”的理論。
畢竟現在的“四大基本力”修煉體係,隻有磁力修煉是由於自己特殊體質,已經經過了驗證。
其他的三大基本力,還處於理論假說階段。
怪不得老子說的是“守”靜篤。
想維持住“虛極”狀態實在是太難了。
隻要稍稍有一點點雜念,就會從這種完美狀態中退出來。
進入之後,想要保持住,就需要嚴防死守,不讓雜念進入自己的腦海。
但這又涉及到修行的一個悖論:你越不想什麼東西,往往什麼東西就越揮之不去。
正如後世那個很著名的故事——彆想那隻大象。
隻有打破這個悖論,能夠自由控製雜念,那才算是得道高人。
不過,張天目前的境界肯定是遠遠未到。
好在張天有足夠的耐心,雖然有些遺憾,卻不影響心態。
今天借助閃電的威力,能夠短暫體悟到“虛極”狀態,已經算是找到了下一個境界的大門了。
張天睜開眼,發現周圍已經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他們都是隨著烏雲縮小而前來朝聖的教徒。
看到在萬道閃電下修行的張天醒來,所有人不敢發出一丁點聲音。
此時的張天,既有天地異象的加持,又剛從“虛極”狀態中退出來。
整個人有一種說不出的空靈意味。
若是放在後世,進入娛樂圈,說不定會得個“神仙哥哥”的稱號。
張天目光朝這些教徒望去,微微點頭示意,算是打招呼。
目光所過之處,人群跪伏在地,向張天祈禱。
張天不多作回應,徑直走入大殿,問道:“剛才那兩個病人怎麼樣了?”
喜歡請不要逼我做神仙請大家收藏:()請不要逼我做神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