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徐聞的長生記11謝謝“天夢仙聖”的2個角色召喚)
徐聞目瞪口呆。
男的冒充“王應麟”也就罷了,還有一群大媽摻和進來。
眼看他們就要扒拉自己的衣服。
徐聞隻得高聲道:“我不是朝廷的人,我隻是路過,慕名來看看。”
“切……”眾人一哄而散。
“早說嘛,浪費我那麼多口水。”
徐聞略一思索。
便理清了其中的緣由。
《三字經》流傳了兩百年,路人皆知。
市井百姓,顯然希望借這個名字來蹭些好處。
萬一被朝廷認定是仙師預言中的大儒,那就是潑天的富貴。
在巨大的利益麵前,叫同一個名字算得了什麼?
就算沒得到進行認可也無所謂,反正就一個名字,叫什麼不是叫?
即使拋開這些逐利的市儈想法。
身為父母,望子成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預言大儒?
不過,此事最膈應的應該是當地的詩書世家、名門望族。
他們家學深厚,財力充足。
預言大儒出自他們這些家族,可能性是最大的。
現在全縣的人都叫“王應麟”,他們真不想跟風。
但不跟又不行。
彆人都叫“王應麟”,就你不叫,萬一自家的孩子真是預言中人。
你硬是改了名字,孩子的命運不也跟著改了嗎?
因此,鄞縣這些年份前後的王姓孩子,無論貧富貴賤,統統都起這個名字。
文雅一點的,就起個“字”以作區分。
市井百姓,要麼跟風起個“字”,要麼就以職業、外號來作區分。
聽他們的語氣,之前朝廷派人來過。
這才導致鄞縣眾人,誤認自己為朝廷來人。
隻是朝廷大意了。
不對……就算朝廷不大意,麵對這種情形,也毫無辦法。
不允許他們起這個名字嘛,萬一其中一個孩子是預言大儒。
那豈不是錯過了?
允許起吧,又分辨不出來。
徐聞苦笑。
自己好像也沒有辦法分辨。
估計除了仙師,誰也不知道真正的“王應麟”是哪一位了。
徐聞吃完飯,在鄞縣裡逛了狂。
發現到處都是“正宗王應麟某某店鋪”,無論什麼店,都要跟《三字經》扯上一點關係。
店鋪門前,還要從《三字經》裡麵提取幾句作對聯,貼在店門前。
最吸引徐聞的自然是書店了。
這麼多年藏身紅塵,徐聞一直沒有固步自封。
喜歡定期逛逛書店,購買一些新出的書籍。
一來學習世人智慧,二來知曉天下動向。
鄞縣賣得最多的,自然就《三字經》了。
甚至還有整套一百多本的《三字經大全》。
《三字經》裡麵的一句話,都能擴展成一本書。
書店老板精明,乾脆集齊相關書籍,打包成《大全》。
這也是《三字經》的厲害之處。
既可作為蒙學,引領孩童入門。
也可以探究一生,增長學識。
很多不走科舉的人,隻需要循著《三字經》的脈絡,按需深入學習,就可以學到很多道理。
徐聞挑了一本號稱大儒注解《三字經》,出了書店。
沿街的商家看到徐聞手握書卷,頓時眼睛都冒光了。
能買《三字經》的人,是一個大大的冤種……咳……潛在客戶。
一個玩具店老板急忙喊道:“子不學,斷機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