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歡迎儀式比千年前更加盛大,但張天卻沒有千年前遇上西遼皇帝與太後的觸動。
就連當初覺得有些煩人的“馬屁官員”,在記憶裡都顯得親切了許多。
張天隱隱有些擔心,自己年紀輕輕的,怎麼像是真的活了幾百萬年,總是在懷念過去?
麵對當下的人與物,反而越來越無感,越來越“太上無情”了。
直到離開西域大遼省。
穿過天山,改道去吐蕃。
張天才再次被人類的精神所觸動。
千年前,張天在岡仁波齊神山降臨,改變了吐蕃當地的信仰生態。
原本很多信徒用磕長頭的方式朝聖,以示虔誠。
張天來過之後,信徒便改磕長頭為修路。
千百年下來,從吐蕃修了一條連接中原的康莊大道。
每一位信徒逝世,便在他所修路段的儘頭,立一塊碑文,記述信徒的姓名和付出。
大道兩旁,石碑林立,是為“萬碑路”。
萬碑路的不遠處,已經有了現代修建的鐵路,高速列車來來往往,呼嘯而過。
但萬碑路從來沒有廢棄。
而是成了一條信仰之路。
有虔誠信徒,重走萬碑路,為每一位先輩誦經祝福。
也有無數青春洋溢的年輕人,漫步在萬碑路上。
偶爾停下腳步,誦讀某一塊石碑上的姓名與故事。
那些千百年前的信徒,將畢生的精神與信仰化為一塊石碑,傳承給後輩。
張天從岡仁波齊出發,一路向東,途經邏些城。
像凡人一般,走了一遍萬碑路。
所過之處,路邊的石碑綻放光芒。
一些殘破的石碑自動修複,煥然一新。
有些碑文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隨著張天走過,每一個字都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深邃。
絕大多數石碑都是普通人,一生虔誠,能做的並不多。
但偶爾能看到幾塊記載了做了大善事的大善人。
他們或是在危難之際,拯救了成千上百人。
或是對所在地有大功績,為世人銘記。
看到此情此景,張天第一次將金牌送給了逝者。
張天拿出金牌,輕輕掛在一塊石碑上。
這塊石碑的主人,當年以一己之力,在地震中拯救了上百條生命,結果在餘震中不幸遇難。
死後安葬在萬碑路兩旁,像千千萬萬塊普通石碑一樣,守護著這樣信仰之路。
金牌一掛上去,頓時像液體一般散開,包裹著石碑。
隨後緩緩融入石碑,為青黑的底色,增加了一層淡淡的金光。
不少信徒已經早早在路邊等候。
看到張天給逝者賜福,終於抑製不住,低聲哭泣。
千百年的守候,他們終於等到了上仙的回應。
有了上仙的肯定,人生的苦難與死亡,顯得不再那麼可怕。
…………
出了吐蕃。
張天途經襄陽,再次回到臨安市。
這一圈環球巡遊,該罰的罰,該賜福的賜福,該顯現神跡的也都顯現了。
全球很多信徒親眼看到張天,躁動的心終於平複了下來。
雖然還會有很多人趕來臨安,但人數已經大幅度減少。
至少不會動不動就有百萬信徒大軍想突破邊境,湧來東方朝拜張天。
接下來。
張天終於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了。
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建造強核力宇宙飛船。
由於強核力物質太重,自然不能整艘飛船都由強核力物質打造,隻在核心框架使用強核力物質零件。
其他內部設施,依然采用航天材料來建造,。
而強核力零件的製造,隻能由張天親自動手了。
於是,臨安市的海邊,經常能看到衝天而上的輻射之光。
一個又一個形狀各異的強核力零件,在張天手裡成形。
由於需要製造的零件很多,體積又非常巨大。
縱使張天掌握了四合力,依然累得不輕。
強核力物質的宇宙飛船,前所未有,就連張天的隨身資料庫裡也沒有參考的設計。
整個項目雖然集合了全球的人才,有著幾近無限的資源支持,需要突破的設計與建造難題依然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