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太空。
張天離開了“腳蹬位”。
五台發動機調整方向,後麵兩台繼續加速,前方的兩台暫時熄火。
中間那台用於發電,給整艘飛船提供電力。
船內儲存的核燃料量大管飽,省著點用,夠用上百年。
這段時間,飛船會繞著地球飛行幾圈。
一來是檢驗飛船質量。
如果發現問題,在地球近地軌道維修更方便。
二是調試飛船內部的各種設備。
這些任務,就由徐聞、謝青生、鐵東等人負責。
他們的心靈境界極高,大腦智慧提升很大,要學什麼科目並不困難。
在建設的兩年時間裡,三人早已修習跟航天有關的各種知識技能。
鐵東與謝青生還很積極參與到飛船的建設過程,以了解飛船的結構。
將來飛船需要維護,他們兩人則充當維修工程師的角色。
這可是張天的老本行。
極為熱忱地將以前總結的經驗心得,毫無保留地教給兩人。
徐聞則是專注於星際路線的規劃,以及天文觀測,危險預警等。
這次航天的路線,就出自他手。
徐聞三人在操控飛船的時候,張天反而閒了下來。
看著徐聞三人的服飾,有一種古今混雜的錯落感。
此次出行,大家都極為重視。
徐聞穿著他最喜歡的儒生服,為了適應宇航服,還請設計師做了優化。
謝青生穿著一襲青色長衫,自有一股儒雅的宗師氣度。
鐵東則乾脆將宇航穿在身上,充當他原來的盔甲。
如果有危險,能夠第一時間反應。
繞行地球幾圈之後。
徐聞道:“係統檢驗無誤,準備脫離地球引力。3、2、1……啟動!”
後方的發動機噴射的等離子流驟然加大。
借助地球自轉產生的“引力彈弓效應”,從一個斜角彈射出去。
一天之後。
飛船經過月球。
利用月球微弱的引力,再次實現引力彈弓效應,又將飛船的速度提高了一些。
接著,朝太陽飛去。
這個方向並沒有錯。
宇宙航行,借助天體的“引力彈弓效應”來加速,是最常見的提高速度的方法。
而在太陽係內,引力最強的莫過於太陽了。
它聚集了太陽係99.8以上的質量,是無可爭議的巨無霸。
它的引力彈弓彈弓效應,自然比其他天體更加強大。
雖然方向上有些“南轅北轍”,但綜合速度考慮,反而會比直飛更快抵達。
另一方麵,張天也想順便觀測太陽係內的其他天體。
此行雖然是尋找尼比魯星,但沿途的風光也不能錯過。
因此,整個路線的安排,追求的並非最快抵達太陽係邊緣,而是儘可能經過最多的天體。
為此,可以犧牲一些速度,走更遠的路徑。
…………
遠離地球後,沒了較為明顯的參照物,整艘飛船像是靜置在太空不動似的。
外麵星光的位置一成不變,太陽在飛船的前方亙古不動。
在地麵上看起來極其雄偉的千米船體,在宇宙中顯得極其渺小。
這段距離主要是滑行,基本上不需要操作。
徐聞等人清閒下來,終於有空欣賞外麵的宇宙景觀。
除了張天,其他人和小短腿都沒有上過太空。
剛開始大家還很興奮,隨著時間的流逝,眾人時不時發出歎息聲。
回頭望著越來越小的地球,再看看外麵浩瀚雄偉的宇宙。
所有人都感到一種渺小與虛無感。
在場之人,在地球上都有屬於自己的傳奇。
可放在整個宇宙,渺小得連塵埃都算不上。
縱使消失,估計宇宙也不在乎。
好在眾人的境界極高,不會被虛無感主導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