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臨在之前就想好如何建立新的秩序。
現在外無漢兵的威脅,內有充足的糧食。
這給予建設深入人心的全新製度嗎,提供了充分的緩衝時間。
在武臨所知的曆史中,處理與百姓的關係有相關的參考。
按照秦朝的軍功爵製,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士兵的忠誠和戰鬥力。
秦的軍功爵製主要包括兩項內容
其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這就是說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
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
而在土地上麵決定,采用清朝的攤丁入畝製度。
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
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製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是清朝政府將曆代相沿的丁銀,並入田賦征收的一種賦稅製度。
標誌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的廢除。
關於鄉民的管理采用中國古代鄉官製度、三老製度相結合。
由村民中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村長,然後派遣一位代表官府的文官。
再加上有軍隊背景的人組織,其中的青壯為後備士兵。
三人共同管理村民的一切事務,一村安排三百戶人家。
新增加的人口需要派出去重新開辟荒地。
大致給出治理軍隊,管理百姓的政策。
不過需要有合適的文官參與處理事務。
自從打算直接對付世家豪族,這些有出身的士子怕是不會為他效命。
不過那些鬱鬱不得誌的寒門士子,以及有抱負的民間高人,應該會支持他。
實在沒有人才,他還有辦法傳播知識。
建設學堂,改建造紙術、印刷術,借此打破世家對知識的壟斷。
東漢元興元年105)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促進了紙張的普及。
但同時紙張的生產成本較高,才導致沒有大規模傳播。
不過蔡倫的後代在荊州的桂陽郡,現在是遙不可及。
據說是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
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複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
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
具體的造作方式武臨前世有了解過。
製作活字的原材料,其中活字通常由鉛、錫、銻等金屬混合而成。
製作活字:將鑄好的字模放入活字鑄造機中。
加熱至一定溫度,然後將鉛合金倒入字模中,冷卻後即可得到一塊塊的活字。
校對:以確保印刷的文字準確無誤。
排版:將校對好的活字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放在印刷版上,形成印刷內容的版麵。
印刷:將版麵放入印刷機中,用墨水塗刷在活字上。
然後通過壓力將活字印刷在紙張上,形成印刷品。
武臨洋洋散散的幾千字寫在紙上。
現在最缺的就是造作的工匠了,這幾萬百姓中肯定有不少。
還需要建立工匠營,讓工匠鍛造武器與製造工具。
當然需要建立商業機構,負責管理經濟活動。
不過,當務之急是尋找一塊適合發展的土地。
天下十三州中,北方是絕對的政治經濟中心。
黃河流域的州縣不僅是四戰之地,還要同時麵對漢朝和外族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