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縣的紛爭吸引了幾方勢力的注意,對於黃巾軍內部的矛盾也算是開始公布了。
正在與李儒談笑風生的董卓突然聽聞士兵來報稱,
“啟稟刺史,黑山軍已經和城內的賊軍碰撞上了。
不過隻讓百姓進城,城外的兵馬正朝高陽方向移動。”
董卓聞聽此言極為驚訝,
“雙方沒有方事衝突嗎?
曆經千辛萬苦才抵達此地的黃巾軍,能夠這般的忍氣吞聲!”
士兵仿佛知道早有此問,
“刺史大人,城內的出動四五千部隊警惕對方提前渡河。
當對麵之人趕到城下時,城門早也關閉不可入內。
兩方人馬相互對峙辱罵了一番過後,城下的兵馬選擇忍氣吞聲率兵離開了。”
董卓得知具體的情況,露出一副了然於胸的神態。
對沉默思考的李儒說道:
“文優,你之前對麵謀劃怕是要落空了。
此計不僅沒有實現激起雙方的內鬥,還直接的增強了敵軍的實力!”
李儒倒是沒有變相的失望,反而洋溢著如沐春風般的微笑。
“主公無需多慮,矛盾的種子已經埋下了。
隻要大戰一起必將如火山般爆發,屆時才是采摘勝利果實的時候。”
董卓卻對他胸有成竹的自信,感到十分迷惑,驚訝的問道:
“莫非黑山軍還有其他未知的手段製約對方?
那他們又怎會聽命前去高陽城呢?”
李儒捋了一把長長的胡子,閒庭信步的說道:
“如今唐縣的局勢風雲變幻,戰爭的氣息那是一觸即發,待在城內還要正麵抵抗漢朝進攻。
至於那夥殘兵敗將聽命去,阻止高陽城方麵的軍隊過河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他們已經進入戰場範圍,想要全身而退是絕無可能,才做做樣子一同抵抗。
我料想他接下來會放,高陽方麵的部隊渡過淮河,也不過是靜待局勢變化伺機而動。”
說完後瞥見董卓還是無比的憂愁,隨即出言安慰道:
“主公,此戰的的目的並非是奪回城池,而是斬殺敵軍首領。
我方數萬大軍圍城,黃巾軍想要破局必會領軍出城作戰。
到時候定能憑借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奪取首功。
趁著現在對方收縮兵力,大軍應該即可過河駐紮搶占戰場主動權。”
董卓皺著的眉頭稍微疏鬆開來,隻是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道:
“罷了罷了,此時之和再議,隻希望賊軍如期望中那般行事,我軍此行算是損兵折將了。”
見李儒欲言又止還打算說些什麼,被他揚起衣袖揮了揮手打斷了,
“大軍立即搭建浮橋渡河,都先下去吧,我想一個人安靜一會兒。”
李儒和主將都知道他是因為,昨晚損失過半的飛熊軍而苦悶,選擇識時務的退出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