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高升攜帶三萬兵力,繞過列入城,一路西進,一日時光,當天傍晚,就兵臨場下。
兩道人影立在城頭,左邊一位是邯鄲太守馬延,右邊是淳於瓊。
“好險,叛軍來得好快,若是遲到半日,我軍就被圍困城下了。”
淳於瓊暗自慶幸,感覺十分僥幸,對皇甫嵩佩服不已,也有些後怕。
見黃巾軍氣勢如虹,軍容整齊,士兵衣甲殘破不堪,一陣七零八落。
“大軍原地紮營,休息一天,明日全力攻城。”
高升駐馬於一座山丘上,望著巍然城牆,心中一陣發怵。
城高三丈,近乎十米高,城下護城河寬深有一丈,牛首水、白渠水交彙處,吊橋高起,易守難攻。
由於是急行軍,各類攻城器械缺乏,高升原地采料,令士兵砍伐樹木,建造攻城雲梯與浮橋。
“淳將軍,看賊軍陣仗,是要死磕城池了,城中均是新兵,未曾上過戰場。
請將軍發信給左將軍,請求一支援軍,內外夾擊,定能大破敵軍,蕩平城外叛軍。”
馬延發現淳於瓊心不在焉,急忙提醒道,希望對方發信求援。
即便邯鄲城高池深,一時三刻,極難攻克。
但比起消耗戰,雙方兵力相近,盔甲裝備上,皆在半斤八兩,不比對方強上多少。
況且,波才大軍在後,可是有十八萬人,就是堆積,也能填平城門,堵塞河道,將會異常慘烈。
其實,馬延武藝算是二流,但也帶兵多年,看明白其中危險,也頗有識人慧眼。
淳於瓊給他感覺不佳,一有危險,便六神無主,沒有了決斷。
顯然不是一員良將,有些抱怨皇甫嵩,怎麼會派這樣一員豬將軍。
“額...太守大人所言及時,本將這就傳信,一時半會,邯鄲城牢不可破,左將軍定會發兵解圍。”
在馬延接連詢問下,淳於瓊才反應過來,不知回複什麼,順著對方話頭,連忙點頭答應。
深夜,曲梁城,主城府邸中,依舊燈火通明,十幾名漢軍將軍,靜坐在大堂內。
袁紹穩坐諸位,堂下是許攸、馬嚴、張凱、高乾,高覽、顏良、文醜等文臣武將。
“諸位,高升圍困住了邯鄲城,淳於瓊發了求信,我軍該什麼時候出兵?”
袁紹緊盯著信件,眉頭緊鎖,拿不定主意,朝諸將詢問對策。
袁紹心中傾向於按兵不發,畢竟,波才渡過了漳水,列入城與曲梁不過六十多裡。
他不過有兩位戰兵,經過列入城一戰,又損失了二三千人,實力不濟。
其中三分之二是新兵,皇甫嵩在濮陽修整兩個月,招募了四萬多新兵。
原本隸屬北軍精兵,幾乎都在雞澤縣,他麾下兵馬,訓練了一個多月。
哪裡有頑強戰鬥意識,裝備都是在世家協助下,勉強湊齊。
“本初兄,左將軍令我等撤到此地,本就是作為援兵,不出一日,左將軍調令必會到達。
而且,我擔心,波才不會放過我軍,作為附近最近援兵,恐怕,明日就會大軍壓境了。”
不得不說,許攸在曆史上,雖然是自私刻薄,高傲視物,屬實有真才實學。
但袁紹識人不明,猶豫不決,毫無主意,且分辨不清利益,再好主意,也斷然不會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