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一時失察,未能及時洞悉叛軍方略,況且作戰失利並非他們一人之過錯,其中大有隱情。
據臣所知,盧植將軍提前預感到武臨軍進攻,預料自身兵力不足,難以為繼,早早派人通知駐守新河縣的董卓增兵。
可董卓坐擁七萬大軍,距離巨鹿不過幾十裡,卻視若無睹,直至大戰結束都沒有出兵救援。
致使盧植麾下三萬多精兵,遭遇十幾萬叛軍圍攻,漢軍苦苦支撐,被武臨軍斬首三萬多人。
由於無力回天,漢軍力竭被圍,盧植、宗員等將領為了保存剩餘漢軍性命,甘願成為俘虜。
對於這等忠心耿耿,戰功彪炳之人,卻要無端責罰,而作亂之徒,罪魁禍首逍遙法外,實是不公!”
太尉楊賜見漢靈帝若有所思,料想其心中怒火逐漸退卻,眼見時機成熟,為了保下朱儁等人,也站裡出來,
“臣又聞大將軍私收董卓諸將金銀,才令其掌握兵馬,此戰落敗不知存在他人收益。
董卓身居西涼,狼子野心,暗中拉攏河北士族,培植勢力,予多者善處之,予少者惡處之,如此假公濟私,怎堪為用。
今我二將冒死來諫,如此反複小人,亂國之臣,望陛下責罰,下旨收繳其麾下兵馬,令忠勇之人統領。
巨鹿之戰並未落敗,隻是暫時處在下風,還有劉焉、孔融、陶謙、劉岱等人的二十多萬大軍,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叛軍兵馬看似諸多,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黃巾軍內部一盤散沙。
其他人必然不會坐視其繼續膨脹,若是全力圍剿武臨軍,先消滅賊軍中最為強大之人,其他叛軍也會一哄而散。
屆時,朝廷就可以分散擊潰。”
太尉楊賜所言正好切入關鍵,武臨軍的確是此戰關鍵,其他敵軍不過是拉來湊人數。
打打順風戰還行,可一遇到朝廷精銳大軍,不過是一團漿糊,絲毫沒有反抗之力,宛如洪水衝擊堤壩般迅速潰逃。
漢靈帝對此策頗為感興趣,他所要的不過是剿滅叛軍,隻要能保住大漢江山,任何手段都可以接受。
隻是找人為戰敗背鍋,反正他在朝中沒有親信,也樂意見幾位大臣間相互打壓。
這時,作為董卓背後柱台的何進可就忍不了了。
見有人想到奪取他的支持者兵權,對二人甩鍋的卑鄙行為唾棄不已,暗罵對方無恥,而且漢靈帝似乎有所意動,
當場高聲呼道:“陛下,此事其中曲直難以分辨,不可聽信一人所言,疑點重重。
盧植等人領兵多年,居然不知保存兵馬,未能采取及時撤退,若是他人戰敗後,都推脫給其他人,朝廷權威如何令人信服。
此事當以書慰勞,勿使董卓生疑,穩定軍心,黃巾圖之可也。
武臨乃人傑也,今若不擊,待其羽翼既成,急難圖矣。黃巾內部多疑,其各相妒忌,不足憂也。
若以大軍乘虛而入,圍攻武臨,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
此不易得之機會也,惟陛下裁之。”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