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華南大學校園辯論賽總決賽,曾雨晴被卓瑤拉去湊熱鬨。
那個時候她剛丟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原因是孩子的媽媽覺得她太漂亮,怕她勾引自己的兒子,也怕她勾引自己的老公。
很離譜的理由,所以一回來就她和室友抱怨。
這家的男主人和孩子都長得……不好說得太刻薄,但真的不咋好看。彆說曾雨晴根本沒那個想法,她不會違背道德底線。就這種的有什麼值得她勾引的?
所以第二天周末,卓瑤就拉著她出門,散散心。
卓瑤就說:“你看這台上,這觀眾席,長得好看的一大片,咱不去想那些歪瓜裂棗。”
曾雨晴冷著一張臉說:“我是因為歪瓜裂棗不開心嗎?我是因為沒有工作啊!”她那個時候年紀小,各種情緒都寫在臉上。
“憑你的條件還找不到工作嗎?不過你被開除說不定是好事。”
“好在哪裡?”
“他們家兩個男的,那孩子也17了,我怕你吃虧啊。你下次就找一個小女孩做學生,最好是單親媽媽帶的那種,安全。”
被她這麼一說,好像是有這個風險。曾雨晴點頭道:“你說的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你想得周到。”
卓瑤看她想開了就說:“所以啊,你就彆想那麼多了。專心看比賽。”
辯論賽的主題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
當時正方抽到的是理想主義,第一辯手就是傅正聲。
他的發言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擲地有聲。立刻就贏得了台下眾多觀眾的掌聲。
那是曾雨晴第一次見到傅正聲。
後來在自由辯論的環節,反方使了一個小計謀,打亂了正方的思路。正方二辯手沒有接上話,最後惜敗。
宣布結果後,主持的老師讓雙方的隊長說幾句感言。
傅正聲就對對方辯友說:“今天是經濟學院輸給了法學院,不是理想主義輸給了現實主義。”
辯論賽之後,曾雨晴和卓瑤去食堂吃飯。路過湖邊時看見傅正聲一個人坐在湖邊。
她倆吃完飯,曾雨晴說去超市買點東西,讓卓瑤自己先回去。
其實她是想去湖邊看看,沒想到傅正聲還真的一直沒有走。
於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就上去搭訕,其實是想安慰他。
沒想到傅正聲說他不是因為輸了比賽在糾結,他是覺得這個題目出的有問題。
曾雨晴驚奇道:“你也覺得有問題嗎?”
傅正聲抬頭問:“你也是?”
曾雨晴坐下來說:“雖然辯論考驗的是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但是這種題目本身就沒有什麼爭議嘛。沒有理想主義怎麼會有我們今天的生活。”
傅正聲認同道:“對,我們這代人哪有資格嘲笑理想主義?簡直就是吃飽了罵廚子。”
曾雨晴說:“我認為傅學長剛剛說的很有風度。一個人贏了自然可以說好場麵話,但你輸了也能不卑不亢。輸不可怕,失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的信念輸了。”
傅正聲看著她許久,才說:“你過獎了。謝謝你的認同!”
“沒有,你本來就很優秀。是我有點班門弄斧了。”曾雨晴有點不好意思。
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兩人就逐漸熟悉起來,後來開始戀愛,最後走到了結婚。
那時的傅正聲的確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抱負的青年才俊,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的呢?不過這個答案在事實麵前,好像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