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主兒,趙有財已經習慣了。
“咱們哥倆誰跟誰啊,有什麼事你直接說就行。隻要不違背原則,能幫的我肯定幫。”
趙有糧這個大隊長的確很符合趙有財對六零年代有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刻板印象。
雖說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那些都是建立在能對整個趙家溝村民們日子越過越好的基礎上。
若是換成彆的村裡的大隊長,村子裡有趙有財這麼一號人物,早就把自家子侄安排的妥妥當當了。
偏偏大隊長主打一個全村都要拉拔,自家孩子有能力一定在趙有財這裡爭取機會。沒有能力的也不強求,留在家裡做個孝子賢孫也不錯。
對於這種拎得清的人,趙有財也樂意多給幾分薄麵。
大隊長笑得牙花子都露出來了,直接掏出一個小本子遞給趙有財。
“這是今年咱們趙家溝的收益,除了過年要給各家各戶分的各種票據是固定的以外,錢和工分都比去年多了兩倍有餘。”
趙有財懂了,這是想要他拿主意,看看這些要怎麼分了。
原本趙有財想說這些和自己沒關係,大隊長和村乾部們自己拿主意就行。
話到嘴邊猛然想起來一件事,好像幾個月以前上頭下發了任務指標,要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積極投入到生產生活中去。
當時為了不下地乾農活,還為了能隨時隨地想去鎮上就去鎮上,的確被選到大隊部做編外人員了。
趙有財沉默了一瞬。
行吧,虱子多了不怕癢,這可能就是另一種含義的能者多勞吧。
趙有財故作高深地哦了一聲,用手摩挲著下巴,隨後來了這麼一段話——
“按理來說,每年大隊賺的都是集體財產,應該全都發給村民手中的。可咱們大隊部也需要留些基礎物資和金錢運轉,總不能每次都要你們這些村乾部們掏腰包貼補。”
“雖說可以和公社那邊申請補貼,可要的次數多了,隻怕公社那邊對咱們村有意見不說,連帶著彆的村和咱們的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大隊長趙有糧頻頻點頭,心裡那叫一個激動。這次來趙有財家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隻不過作為大隊長,有些話不好自己說,免得讓人以為他是故意貪財。
但這話趙有財說就不一樣了,這可是整個趙家溝所有村民心尖上的香餑餑,說出來的話相當有影響力了。
“大隊還是留一部分吧,不管是應急還是事後有大動作或彆的安排,總歸是一件好事。”
村子裡不會永遠都是低矮的毛坯房,早晚都會全都蓋上青磚大瓦房,甚至是每家都有一兩棟自建小彆墅。
一些基礎建設總得跟得上才行,到時候讓家家戶戶從腰包裡往外掏錢支援村子裡的建設肯定都不樂意。
倒不如乾脆就扣一小部分作為公家財產,不去村民們兜裡掏錢他們肯定不會鬨騰。
大隊長更開心了,聲音都控製不住的有些微微發抖。
“依你看,咱們大隊應該留多少?”
趙有財光看手裡的大隊長拿來的賬本還不能下結論,畢竟還要參考實際情況才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