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室的客廳內。
方九把四處淩亂的家具挪開,騰出一小片還算乾淨的空間。
他原本是想把家具整理回原來的位置,但考慮到他接下來要進行“觸感”的訓練,收拾得再整齊,也可能因為一個失誤讓房間再次被打亂。
此刻,方九站在客廳的一角。
麵前是老舊二手的冰箱,冰箱上麵則放著一台居高臨下的掃地機器人。
根據莉雅的說法,她需要多次觀察方九發動“觸感”時的元素構成,以此分析並製定出合適的訓練計劃,而站在冰箱上看得更加清楚——畢竟她平時身高最多就十幾厘米,想看見方九全身都得用輪子往後挪個大半米……
“我準備好了。”
小機器人安靜地站在冰箱上方,用嚴肅的口吻說道:“你再試一試發動你的【觸感】,記住啊,這次儘量收著點!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麵前的那些瓶瓶罐罐上。”
方九看向正前方地上的幾個空罐子,覺得這事也不是他能決定的。
他現在對“觸感”的認知太淺。
以至於方九根本沒法保證自己能控製住它。
但是方九覺得無所謂,反正家裡已經亂得跟垃圾場似的,再糟也糟不到哪去。
哪怕出了萬一,能力再次失控,方九自己也被卷入進去,身體被瞬間撕碎,變成【方九英雄碎片】x80,隨機掉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那也沒關係,死亡回歸會出手,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過。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把莉雅卷進去。
想到這裡。
方九抬起頭,盯著冰箱上的小機器人看了一會兒。
莉雅被方九的視線盯得渾身不舒服,毛刷在冰箱上刷得嘶嘶響:“你這麼看著我乾嘛?”
“莉雅。”方九的語氣忽然嚴肅。
“乾、乾嘛?”
“你現在還有多少電力?夠不夠一發火球術的?”
“30左右,不多,勉強夠用。”莉雅古怪地看著他,“你問這個乾嘛?”
“如果,我是說如果……”
方九露出認真的表情,態度堅決地開口:“如果等會我的能力有不受控製暴走的傾向,而且馬上要波及你了,你就直接一發火球呼我臉上,把我炸死。”
莉雅:“?”
小機器人滿臉懵逼。
這種要求她這輩子沒聽說過。
不過很快,莉雅就想起方九死亡回歸的特性,心情變得有些微妙。
“你……確定?”
“確定。”
方九毫不猶豫地點頭:“我之前做過一次實驗,自殺很可能沒法回歸,所以如果你掛了,我是沒法救你的——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是你用火球把我呼死,我就能回到過去,強行中斷能力的暴走。”
“道理是這個道理。”
莉雅遲疑片刻,語氣古怪:“但你也太勇了,真就摸著屍體過河啊?”
“不是挺方便的嗎?”
方九一臉理所當然的表情,笑了笑:“反正我前麵都掛過兩次,也不差再來幾次。”
莉雅怔了怔神,小聲嘀咕著“你這樂觀過頭了”,一邊在原地轉圈,似乎是在思考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連續打了七個轉後,莉雅停了下來,麵朝方九,正經地開口。
“好吧,我答應你——但隻有在非不得已的時候我才會把火球呼你臉上,如果事態還在可掌控的範圍內,就算稍微出了點亂子,我也不會出手的。”
“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你儘可能還是少死。”
莉雅的嗓音忽然變得低沉,用類似警告的語氣說道:“你的元素構成太特彆,能力也太未知,而且你每掛掉一次,你身上的元素構成都會變得更加複雜……如果你死得多了,以後會變成什麼樣我都不敢想。”
“所以我的建議是【死一塹長一智】這種事,最好還是少做。”
方九聽著一愣一愣的。
他沒想到這小機器人嚴肅正經起來還挺有威嚴。
而且莉雅說得沒錯。
方九身上的謎團太多,盲目依賴死亡回歸,未來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而且要是養成【沒事就死一下看看】的習慣也不太好。
“有道理。”
方九點頭認可莉雅的判斷;“那就照你說的,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你就給我來一發。”
“沒問題。”莉雅瞬間恢複到平日的模樣,整一個喜笑顏開,“我保證給你搓個大的,讓你走得乾乾淨淨沒有痛苦。”
方九瞥了她一眼,“那我開始了?”
“你開始吧,我準備好了。”
方九悠長地呼出一口氣。
他整理好思緒,在原地站定,目光專注地聚焦在前方的空罐子上。
他嘗試集中精神,專心地去摸索那份“觸感”,嘗試像揮舞手臂那樣去揮舞它。
漸漸的,異常器官的躍動越發清晰。
這顆獨立於肉身之外的第二心臟怦怦直跳。
方九聽到血液在血管裡流動的聲音,視線中也逐漸出現一些模糊的光暈,奇妙的“觸感”再次襲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開始了。
方九感覺到,自己再次進入了那種奇妙的,類似心流的狀態。
莉雅認真的提醒也在此時響起。
“不要去思考!不要去理解!去感受,用你的想法去帶動它!”
“就像走路一樣,不要先去設想你的肌肉和骨骼要怎樣運作,而是理所當然地抬腿邁腳,把意識交給本能!”
方九知道,這是莉雅的經驗。
作為曾經與賜福有過接觸的人,莉雅很清楚那些賜福擁有者應該怎樣習慣自己的能力。
方九聽著莉雅的指引,閉上雙眼,嘗試放空自己繁雜的思緒,專心去感受“觸感”的奇妙體驗。
起初,方九依然隻能勉強感知到它的存在,知道自己的身體存在著一條特殊的肢體。
這種感覺就好像他有一條手臂失去了知覺,意識知道它存在,卻無法與它進行交流。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失去知覺的手臂逐漸被喚醒,方九的精神意識像是一座不斷延伸的橋梁,在某個瞬間終於與它達成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