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大一個人才,都來他們軍大了,這半年,可不能浪費了。
薑淳於和衛紅在一個班,校長昨天還找了他們教導員問了,說兩個人表現還是不錯的。
不過沒啥經驗,理論知識更是不過關,現在正在補前麵的課程。
這半年,想要在這學到什麼東西,很難。
衛紅這孩子,非常能吃苦耐勞,聽說天天晚上都在教室學到很晚才回去。
至於薑淳於,這孩子很聰明,學什麼都快,就是吧,不夠刻苦。
校長也沒覺得教導員說的有什麼不對,這群交流生和新生差了一學期課程呢。
雖然上學期,有一半的時間用來軍訓,但是還有有一半的時間是上課的。
這些課程要是不補上來,肯定跟不上現在的這群同學的進度。
他就沒想過,這群孩子是來交流學習的,不是來從頭開始上理論知識的。
他們軍大,也不可能把三年的課程全部塞進這些孩子的腦子。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跨文化交流,主要還是開拓思路,拓展思維,而不是單單來學校上課。
來交流學習的學生主要還是吃了第一次的虧,以前也沒這一出,所以兩邊都沒什麼經驗。
有些東西,隻能在摸索中進步,沒有其它辦法。
能從各個軍大選拔出來,到京城來交流學習的,基本上都是各方麵都十分優秀的人才。
特彆是南城軍大,這次是精挑細選,選出來的十個學生,除了薑淳於和衛紅算是關係戶。
其他八個,那都是各年級的翹楚。
除了南城軍大,這次彆的軍大加一起,來了也有三十人。
一共四十名不屬於京城軍大的學生,進了京城軍大,就好像水滴一般,很快融入大海中。
他們和京城軍大的學生都是一樣的軍裝,一樣的作戰服,就連校徽,都是戴的京城軍大的。
走在人群中,誰能想到這學員根本不是京城軍大的,而是來交流學習的其它軍大的。
偏偏這些人還十分優秀,分到各個班的,開始幾天可能還沒適應,沒幾天就慢慢嶄露頭角。
薑淳於和衛紅還好,因為她們倆屬於關係戶。
衛紅那麼拚命,也是因為怕給南城軍大丟臉。她連肥都減了,可見決心之大。
薑淳於就不一樣,她在南城都沒上過幾回課,偶爾去幾次也是因為需要找專業老師問問題。
進了京城軍大,原本梁主任答應她可以走讀的,根本不可能實現。
她乾脆就老老實實做個學生,跟著衛紅起早帶晚,一節課不落地學習。
衛紅熬夜去學前麵的課程,薑淳於覺得太累,她就大致地翻了翻,就算過了。
宿舍裡,她、衛紅、唐子鳶,還有其它軍大來的三個女孩子住一個宿舍。
在南城她們一直住的六人間,到京城卻變成了八人間。
衛紅和唐子鳶開始還有些不敢相信,為什麼京城的軍大,住宿條件還不如南城。
雖然還是六個人住,那是因為她們這批就六個女生。隔壁京大學姐們宿舍,都是八人住一間的。
大概一個宿舍都是其它軍大來的,並沒有本校的學生,大家都表現的非常有素質。
什麼霸淩,口角,不愛衛生,那都是不可能的。
出來,大家就不再是自己,而是代表了各自的學校。
誰敢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做出丟學校的臉。哪怕有點小毛病的,這個時候也得忍住,起碼得把這半年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