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晴空萬裡。
薑淳於還沒起床,阿德已經趕到酒店,準備接她去蓮香居吃早茶。
“蓮香居吃早茶。”
蓮香居薑淳於知道,吃早茶薑淳於也知道,但是她沒想到阿德這個年輕人,會為了吃早茶六點就把她叫起。
“你要是不喜歡蓮香居,我們還可以去陸羽茶室。他家的釀豬潤燒麥、蛋黃蓮蓉包都還不錯。你要是想喝他家的杏汁白肺湯,隻能等中午或者晚上吃正餐的時候去……”
薑淳於忙道:“就去蓮香居。”
有人請客,她還挑什麼挑,何況她對港城又不熟悉。
“行,那我們就去蓮香居。”
阿德開的車,薑淳於上了副駕駛,兩人直奔蓮香居。
土包子薑淳於還是第一次去茶樓,也是第一次吃早茶。
以前,她對茶樓的文化都來自於短視頻。
以前看著彆人一頓早茶吃了幾百上千,薑淳於的感覺不是羨慕,而是心疼。
花這麼多錢,就吃那麼點東西,多虧啊!
人窮,很多東西就看的比較務實。
現在的薑淳於,雖然不富裕,但是走在阿德旁邊,突然就有了莫大的底氣。
吃唄,一頓早茶又不能把她吃窮了。
現在的她,可不是上輩子那個月薪七千,房租三千的牛馬。
經過一樓的時候,阿德要了幾盒廣式月餅,分了一半給薑淳於,讓她自己吃或者送人。
阿德自己留了一半,說是回去給老爺子嘗嘗味。
老爺子現在身體沒年輕時候那麼好,平時很注重保養,不能吃太甜太鹹的,這月餅買回去主要是哄小侄子小侄女。
兩人就像熟悉多年的朋友,阿德提起自己的小侄子和小侄女,臉上都是寵溺的笑,看上去就知道這家人關係很好。
父子同心,兄弟齊心。
上了二樓,熱鬨的大廳看的薑淳於一愣。
現在的華國,非常的艱難,要什麼沒什麼,缺衣少食的屬於常態。
但是在港城的早茶樓裡,你會發現社會的參差。
貧和富中間隔的十萬座大山,想要艱難抵達,窺視一眼都很難。
蓮香居不提供預定,也沒服務員招呼客人,得自己找位置。
好在這個點不是早茶的高峰期,薑淳於跟著阿德很快在各交流找了張桌子。
港城這邊的茶樓氛圍感就很好,有一家幾口在吃早餐的,有一個人點幾樣點心,一壺茶閒坐的。
有人是為了早茶來,有人是為了打發時間來,有人是為了生活來……
形形色色的人,使得整個早茶店都熱鬨起來。
吃早茶的第一步,是洗茶具。
薑淳於雖然沒來蓮香居吃過早茶,但是她很聰明,做什麼跟著阿德學就行。
阿德估計也看出薑淳於沒來過這,所以,每次都會輕聲細語地和薑淳於介紹。
茶杯、筷子、碗、湯勺,都要用滾燙的開水衝洗。
阿德應該是常來這裡,看他靈巧地翻滾著大碗裡的茶杯茶具就能看出。
薑淳於不行,她學著阿德去翻滾的時候,差點燙到自己的手。
最後,隻能拿筷子把大碗裡燙手的茶杯茶具夾出來,規規矩矩擺好。
點好餐,也不是按順序給你上餐,而是有服務員推著點心車,在餐桌和人群中間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