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應的吉普車駛離喧囂的北京站,穿過寬闊的長安街,最終拐進了一處警衛森嚴的大院。這裡綠樹成蔭,一棟棟蘇式風格的建築掩映其中,顯得格外肅穆和安靜。
“霍團長,千顧問,白大夫,這裡是總參的二號招待所,條件還不錯,暫時委屈幾位在這裡住下。”乾事小王將他們領到一棟小樓前,麻利地辦好了入住手續,“房間已經安排好了,都在二樓。生活用品齊全,食堂就在旁邊。有任何需要,可以隨時找服務台或者直接聯係我。”
房間是標準的雙人間,乾淨整潔,雖然陳設簡單,但比起基地和火車上的條件,已經好上太多。
白墨一進門就撲到柔軟的床上,舒服地喟歎一聲:“哎呀,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這床可比火車上的硬板舒服多了!”
千臨則走到窗邊,打量著外麵的環境。院子裡很安靜,偶爾能看到穿著軍裝或乾部服的人匆匆走過,每個人都步履匆忙,神情嚴肅。這裡,就是未來一段時間她們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嗎?
安頓下來後,小王又送來了一些文件:“這是關於‘曙光計劃’的初步介紹材料,密級較高,請務必妥善保管,閱後銷毀。明天上午九點,會安排一次小範圍的碰頭會,介紹一下計劃的背景和目前進展,到時候會有相關負責同誌參加。”
送走小王,霍淩風和馮毅也回了自己的房間。千臨立刻拿起那份文件,坐到書桌前,仔細閱讀起來。
白墨好奇地湊過去看了一眼,隻見上麵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代號和圖表,看得她頭昏腦漲。“臨臨,這都寫的什麼呀?天書一樣。”
千臨頭也不抬:“一些關於高能物理、材料科學和信息工程方麵的概述。‘曙光計劃’比我想象的更龐大,涉及的領域非常廣,目標是實現幾個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打破外部封鎖。”她的手指點在一處,“目前最大的瓶頸,似乎是在基礎材料和核心算法上。”
這正好與她科研係統發布的“戰略評估”任務吻合。她的大腦高速運轉起來,將文件信息與係統知識庫進行比對分析,尋找著切入點。
白墨見她看得專注,也不再打擾,開始琢磨自己的事情。她打開係統麵板,查看那個“京城人脈關係網基礎版)”。隻見一張虛擬的網狀圖譜展現在她眼前,上麵標注著一些姓名、單位和模糊的關係描述,大多是灰色不可點擊狀態,隻有少數幾個名字是亮著的,旁邊標注著“可接觸”、“較低風險”等字樣。其中一個名字,竟然是今天接他們的小王乾事,關係描述是“總參辦公室,熱心腸,對新事物接受度較高”。
“有點意思。”白墨摸著下巴,看來這個關係網不是擺設,關鍵時刻或許能派上用場。
她又想起昨天的簽到獎勵“高級縫紉技巧心得”,不由得有些好笑。難道係統真覺得她需要縫縫補補?不過轉念一想,在這個年代,會一手好針線活,說不定真能在某些場合拉近關係。她順手將那份心得“吸收”了,腦海裡頓時多了許多關於裁剪、縫紉、刺繡的知識和技巧,仿佛練習了多年一般。
晚飯是在招待所食堂解決的。四菜一湯,葷素搭配,味道中規中矩。白墨嘗了幾口,就覺得有些寡淡。看來,“廚藝精通藥膳方向)”升級後,她的口味也變得刁鑽了。她暗暗決定,等稍微熟悉環境後,得想辦法找個小廚房,給臨臨和自己改善夥食。
席間,霍淩風提到了白天火車上遇到的那個中年男人:“我已經讓小王去查了,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個人的信息。小心無大錯。”
千臨對此沒什麼反應,依舊沉默地吃飯。白墨則點點頭:“是該查查,那人給我的感覺不太舒服。”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上午九點,小王準時來接他們,前往會議室。
會議室不大,裡麵已經坐了七八個人。居中一位頭發花白、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老者,看到霍淩風進來,笑著起身:“淩風同誌,一路辛苦了。”
霍淩風連忙敬禮:“周副部長,您客氣了。”他側身介紹道,“這位是千臨同誌,這位是白墨同誌。”
周副部長目光溫和地看向千臨和白墨,眼中帶著一絲好奇和審視:“歡迎兩位同誌來到北京,參與到‘曙光計劃’中來。你們在贛南基地的貢獻,我們都聽說了,很了不起啊!”
“周副部長過獎了。”白墨得體地回應,千臨則隻是微微頷首。
除了周副部長,在座的還有幾位穿著軍裝或乾部服的中年人,看起來都是各相關領域的負責人。其中一位五十歲左右,麵容嚴肅,額頭有幾道深刻皺紋,目光銳利地掃過千臨和白墨,正是昨天小王送來的材料裡提到的,“曙光計劃”專家組副組長之一,主抓材料科學方向的譚誌國,譚主任。
會議由周副部長主持。他先是簡單介紹了“曙光計劃”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緊迫性,強調了保密紀律,然後便直入主題,介紹了計劃目前的進展和遇到的幾個主要困難,與千臨昨晚分析的大致吻合——基礎材料性能不過關,限製了後續研發;核心算法效率低下,無法滿足大規模模擬和計算的需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我們這次請千臨同誌來,就是希望借助你在相關領域的獨特見解,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最好是能找到一條跨越式的技術路徑。”周副部長看向千臨,語氣中帶著期待。
會議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千臨身上。
千臨站起身,沒有絲毫怯場,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筆,一邊畫著簡潔的示意圖,一邊用她那慣有的、沒什麼起伏的語調開始闡述:
“現有的高溫合金材料,在特定應力環境下的蠕變性能存在理論上限,無法滿足設計要求。繼續沿用現有路線進行改良,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建議調整思路,研究基於定向凝固技術的單晶合金,或者探索金屬陶瓷複合材料的可能性。”
“關於算法,目前使用的迭代逼近法,在處理非線性耦合問題時收斂速度太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優解。可以考慮引入神經網絡或者遺傳算法進行優化,或者……”
她語速不快,但每一句話都直指核心,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很多都超出了在座大部分人的認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