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他家位於西北省華陽縣,這裡屬於關中。
這兒多山又多丘陵,老天爺吝嗇雨水,一年到頭,陽光都帶著股灼人的勁兒。
這也就使得這裡的土質直立性強,不易坍塌,為開鑿窯洞提供了絕佳條件。
窯洞依山而建,還不占用寶貴耕地資源,完美契合地形。另外厚實黃土層猶如天然隔熱層,冬季阻擋外界酷寒,夏季隔絕烈日炙烤,冬暖夏涼。
所以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都是靠山而居,在山體上開鑿出一個個窯洞,在其中居住生活。
劉青山家裡也是如此。
院子裡沒有房屋,隻有北邊靠山牆的五孔窯洞,像大地睜開的古樸眼眸。
窯洞外觀質樸,黃土色與周遭山體相融,仿若本就是山的一部分。
洞口是用青山塊砌成,雖說不規整,卻透著股粗糲的堅固。
他抱著小妹劉紫蘇大步走進正窯……
所謂正窯,就是他家五孔窯洞最中間的那孔。
這孔窯算是他家的客廳+餐廳。
雖然他們家很窮,但人丁興旺多,這靠山打窯又不需要買什麼建築材料,隻要有力氣有人手就能乾,所以他家窯洞不少。
劉青山家裡的五孔窯,就是劉樹德領著三個兒子,以及七個小崽子們打出來的。
完全不需要找外人,自家人就能乾。
不但劉青山家裡有五孔窯,大爸劉福來,二爸劉兆豐家裡都是五孔窯。
單論“房產”數量,
這一塊兒,劉家在整個彎河村都是數一數二的,實打實的“大戶人家”!
夏天天氣熱,窯門都是關著的,以防裡麵的涼氣跑出去。
劉家打的窯洞都是‘一門兩窗’窗戶很大,采光很好,即使關上門,窯裡也亮堂堂的。
“呦!都吃上了?”
劉青山推門進窯,一看窯裡的情景頓時就笑了,隻見足有三十多平方的窯裡,這會兒竟是差不多坐滿了。
全是家裡人。
爺爺劉樹德,奶奶吳秀婷,大爸劉福來,大媽許美娟,二爸劉兆豐,二媽王二妮,還有自己老爸老媽等等,全都在這裡。
長輩們圍坐一桌,孩子們圍坐一桌。
兩桌十九個人,滿滿當當。
“大鍋,放我下來,我要吃肉肉去~”劉紫蘇掙紮著要下地。
劉青山將她放下,小丫頭呲溜一下就跑到了大人那桌,她不去孩子那桌。
劉青山心裡好笑,自家這小妹從小就機靈。
之所以不去孩子那桌,是她知道自己人小,肯定搶不過哥哥姐姐們,好吃的吃不住。
去了大人那桌就不一樣了,桌上的長輩都會給她塞好吃的。
“青山,快些兒來快些兒來,額特意給你留哈個板凳凳哩!”一個方臉略胖的年輕人衝劉青山招手,說話的同時,他還揚了揚手裡的雞腿。
這人穿的挺講究,上身白短袖,下身綠褲子,耳朵上還彆著一根煙。
這是他大姐夫王衛國。
“姐夫。”
“給。”
劉青山坐下後,就看到王衛國將手裡的雞腿遞了過來,劉青山眉頭一挑,心中詫異不已。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劉青山相當意外,他這個大姐夫看著人模狗樣的,但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天天都不乾正事,就喜歡出去胡球混。
算是十裡八鄉有名的混子!
狗見了他,都會繞道走。
不過意外歸意外,劉青山和雞腿沒仇。
他現在都快餓暈了……
劉青山就準備伸手去接,然而當他抬手之時,那雞腿卻是從自己眼前飛過去了。
嗯?
劉青山轉頭,就看到王衛國將雞腿遞到了大姐劉文竹麵前,大姐就在自己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