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3天時間,
劉青山這才把豬圈給設計出來,也將飼料配比給弄好了。
他畫了個草圖,一個大長方形,坐南朝北,這是豬圈的大致輪廓。
在長方形的南邊,又加了一條線,這是一個通道,將來方便給豬喂食喂水,以及進出打掃。
長方形的區域裡,又隔了幾個格子。
有的一樣大,有的則是大一倍。
看到這幾個格子,劉樹德等人都有些疑惑。
劉樹德問:“青山,這些格子是弄啥哩?咋還有大有小?”
“那是豬的宿舍,每頭豬住一間,到時候左右都要隔開,這樣就能避免豬們打架、爭搶食物。”
頓了頓,劉青山又繼續解釋道:“那兩間大的是給母豬住的,到時候母豬懷了孕,生下豬崽,如果地方不弄大點,它們活動不開。”
“哦……原來是這……”
眾人恍然大悟,隨即嘖嘖感歎。
“這豬還老美哩,一個個都住上單間了!”
“可不是嘛,這條件也太好了,看的額都嫉妒。”
“有這必要沒有?直接弄個大豬圈一起養多省事,蓋豬圈這麼蓋的話,恐怕得花不少錢哩!”
“從來沒聽說養豬還有這麼養的……”
“青山,除了你說的這些還有啥門道沒有?你再說說!”
眾人的不解和疑惑,劉青山早已經料到。
確實,在以前養豬都是粗放管理模式,一個圈一個槽完事兒。
甚至豬圈裡麵的糞便都不清理,就積攢著,等積攢的足夠多了,這才出糞。
用豬糞去上地,以肥沃土壤提高莊稼收成。
尤其是到夏天,有些豬圈裡麵還會放一些水,水和豬糞混合在一起黑乎乎、臭烘烘,蒼蠅亂飛、屎殼郎亂爬!
而豬呢,就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生活。
這種現象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大家根本就沒有精細喂養的意識。
那麼可想而知,
在這麼肮臟惡劣的環境中,豬生長的速度會多慢,豬肉的質量、味道又會怎樣……
“主要是為了衛生!保證豬生活的環境乾淨,隻有保證衛生,才能避免豬生病,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劉青山指了指草圖,“這些豬舍的地麵不能是平的,要用水泥抹出一個斜坡,左邊高、右邊低。”
“右邊牆角要挖條排水溝,溝不用太寬,十厘米就行,深度五厘米。”
“這麼做是為了衛生!”
“豬拉的屎尿啥的,能順著斜坡流到排水溝裡,再通過排水溝流到在外麵挖的積肥池裡。積肥池就是這邊這個大坑……”
他又指了指草圖上那個長方形右邊的小正方形,“積肥池得挖深點兒,一米五吧,上麵得加蓋子,省得招蒼蠅,還能擋雨。”
劉樹德等人都聽傻了。
一個豬圈而已,還有這麼多說道?
“還有嗎?”劉樹德問。
“有!”劉青山點頭。
“所有的豬都要單獨喂養,以保證它們每天的食物攝入,隻有讓它們每天吃飽吃好,它們才能長的好,長的快!”
“豬舍的門口這裡都要砌個食槽。食槽用磚石砌,再用水泥抹光滑,省得豬把食拱得到處都是。”
“食槽得有一米五長,上寬下窄,上麵三十厘米寬,下麵二十五厘米,深度嘛,二十厘米就差不多,這樣豬吃食方便,也不會浪費。”
劉青山點著食槽旁邊的小方塊,又道:“這個是水槽,也用水泥砌,每天換乾淨水,豬喝了才不得病。”
聽到這裡,
劉樹德等人已經無語了。
劉青山卻是還沒聽,繼續說道:“豬舍的圍牆得有個一米五到兩米高,太低了豬能跳出去,太高了又費材料。就用咱自己燒的土坯磚壘,再抹上一層泥,結實又防風。”
“頂需要蓋嗎?”劉兆豐來了一句。
“要!”